违约陷阱
2008年开始的机构债减持,为何2011年完全扭转?
“这一举动实在令人困惑”,刘利刚称,毕竟今年前五个月,蔓延欧美的债务危机没有丝毫好转迹象。
截至目前,尚无从追溯这一系列对美投资的实际操作者。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中国持有资产数据中,最常被提起的中投公司并非唯一持有人。
纳入统计范畴的中国投资者还可能来自中国央行、外管局,或是汇金公司、建银投资;而商业银行或企业,及获批的其他境内投资者也包含在内。
不过,更为现实的问题已经出现。
随着美国国债和“两房”的相继降级;勉强从金融危机中脱身的对美投资,再次面临债务危机挑战。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再度预言,认为中国在债务危机前有两个选择,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不过,鉴于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打击出口,所以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债。
参考4、5月份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增持,似乎正沿着上述轨迹前进。
“信用等级下调,实际上已导致持有的这部分债券价值随之下降;但目前并没有特别理想的投资替代品种。短期看,调整也不容易,毕竟对美国国债的持有已超过1万亿美元,轻举妄动必定给市场带来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对记者表示。
但未来并不乐观。
刘利刚认为,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将无法摆脱两大风险。
首先是人民币升值,若以人民币计算,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早已遭受明显损失;其次是美国财务状况,这恰恰也是标普降级的主要理由,标普认为美国执行的赤字削减计划无法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
因此,刘利刚认为,中国持有美债即使不出现违约情况,一旦美元继续贬值,或是美国政府采用高通胀方式偿还债务,同样会带来重大损失。
“事实上,我们已进入债务违约陷阱。”刘利刚在电话中表示。
他建议,中国应该参考自身参与全球贸易的状况配置外汇投资,“长远看,中国应把目前对美国的投资转向新兴市场”。
而在未来债务处理上,以“两房”为主的机构债资产更尴尬。
早在今年2月,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就曾唿吁,中国必须择机减持“两房”相关债券。“中国投资者固然不会在‘两房’相关债券的投资上全损,但也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
但上述建议在“两房”降级后,却不得不面临新问题。
“谁来接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反问。
8月8日公布的房地美半年报就已对标普降级作出风险提示。
“债务信用评级下调,会给我们流动性及其他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房地美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表示。
比评级下调更糟的还有“两房”“惊艳”业绩。
8月5日,房利美率先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当季亏损达28.9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2.18亿美元亏损翻倍;但已优于今年一季度的净亏损87亿美元。
标普下调评级后,房地美也公布二季报:二季度21亿美元净亏损,尽管好于去年同期47亿美元净亏损,但将今年一季度盈利6.76亿美元抹杀殆尽。
公布财报的同时,“两房”不忘伸手要钱。房利美、房地美分别提出51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进一步援助,将美国政府接手两房以来的累计投入推高至1700亿美元。
只是,截至目前,两房依旧是亏损状态。
“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初衷包括三点,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宗良介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