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3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京沪高铁今天开始正式运营。在一直将中国高铁称为“中国版新干线”的日本,“京沪高铁将在美日欧等5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技术专利”的消息让各界异常紧张。日本新干线运营商JR东海的社长山田佳臣29日在记者会上对此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称新干线技术是“日本汗水和眼泪的结晶”,并呼吁检讨中国高铁的“专利侵权”。这不是外国第一次指责中国高铁“偷技术”。中国铁道部官员29日说,我国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与国外无知识产权纠纷。
日本《读卖新闻》29日以“日本警惕‘中国复制版铁路’”为题称,日本对“在日本新干线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版新干线”的海外出口充满警戒,但是没有任何具体对策。报道称,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对日本的新干线技术感兴趣,但日本方面对于提供该尖端技术给中国一直持消极态度。2004至2005年,川崎重工等6家日本企业和中国制造厂商合作,向中国提供了以日本的新干线“疾风”为原型的120辆车,共计960节车厢。“中国高铁和日本的新干线外表一模一样,这本是象征着中日友好的技术支援。”文章还引述不具名日本国土交通省人员的话“十分不痛快”地说:“大家都不高兴,中国只是复制引进的车辆的技术,却说成是自己的技术。”《读卖新闻》称,但对只是车辆零部件制造厂商的日本公司来说,中国是重要的市场,他们不想无事生非,只能静观事态。日本新干线制造商川崎重工则表示:“不知道中国要对什么样的高铁技术申请专利,因此没有相关对策”。报道称,日本国土交通省28日宣布于7月1日新设国际统括官,负责新干线等基础设备的海外出口。“中国在海外承包的铁路项目进展速度快,车辆价格比其他国家低两成。如果取得高铁的海外专利,中国高铁的竞争力将更强。”
日本《产经新闻》29日报道称,JR东海社长山田29日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中国高铁在美国申请专利问题时“非常不高兴”。报道称,当时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4国向中国出售高速铁路技术时,规定技术只能用于中国境内,“中国高铁申请海外专利,可能引发多方对抗”。
日本外务省国际报道官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确认中国在日本申请了技术专利,且有证据证明并非中国独创而是模仿了日本的技术,外务省会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提出抗议。
对于类似指责,中国铁道部运输局客专技术部副主任周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速列车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据悉,中国正筹备在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欧洲5地申请京沪高铁21项技术的专利,正在和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多国商讨展开高铁建设合作。
一直试图打入国际市场的韩国高铁也对中国高铁戒心重重。韩国《东亚日报》29日称,韩国的高铁KTX去年3月正式运行后出现多次故障,韩国“应从政府和政治圈提高警惕”,摆脱“冉冉升起的中国”的技术追击。
陆空夹击京沪高铁 上座率真的好惨
京沪高铁今日下午正式开通运营,但在民航和普通列车的「天地夹击」之下,上座率堪忧,部分今晚的京沪高铁车次仍剩超过600张票,意味该班车80%车票仍未卖出,而同时开出的京沪普通列车则几乎全部满座。铁道部官员指,京沪高铁不会在短期内收回投资,但对其长期盈利能力有信心。
本报记者昨晚8时半在铁道部属下的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查询,今日北京至上海的3班D字(准高速)和3班T字(特快)编号的列车车票已经全部售罄,但G字(高铁)编号的车次除前4班开出的G1、G151、G19和G153售罄外,其馀8班车仍有大量剩馀车票,最多的一班G159次剩馀661张票,超过总票数807的80%。
再查询7月1日的售票情,全部45班高铁仅得1班售罄,但3班T字班次的4000多张车票全部满座;在一周后的7月8日,大部分高铁车票都剩下600甚至700多张,而T字班次仅剩下29张,D字班次也仅馀30%。由此可见,标榜快捷舒适的高铁受欢迎程度远不如车程长达14小时的特快列车,以及10小时的动车(准高速)。
资料显示,武广、沪杭等高铁线路在开通初期的上座率均欠佳,武广高铁在开通2个月后上座率不到40%,沪杭高铁更被影到「1节车厢只得1个乘客」的惨淡镜头。不过当时铁道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武广高铁平均上座率74.4%,沪杭高铁亦达到87.5%,并解释称乘客需要时间去了解、接受新开通的路线。但在春运、「五一」及国庆等出行旺季,武广高铁亦曾出现满座情,甚至要加开临时班次。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本周一(27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时称,武广高速铁路今年1至5月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94%,收入同比增长68%,发展态势良好,符合铁道部预期。他指出,铁路不能是暴利行业,但也不能长期亏损,运营原则是「保本微利」。
他表示,未来高铁「四纵四横」网络全面通车之后,盈利能力可望进一步提升,故对京沪高铁经济效益的预期是「乐观的,有信心的」,「如果这一条高铁都赚不了钱的话,那中国铁路就没有希望了。」(明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