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播种机装GPS
无须人工驾驶
美国农民何以一人能种植数千甚至上万亩地呢?在美国谷物协会的安排下,记者从坦帕市飞往鲍尔位于芝加哥西南部的农场一探究竟。
下飞机乘坐汽车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来到一栋矗立在田野中央的独立别墅前。进入别墅,只见一楼的客厅装修不凡,在地下室,则整齐摆放着一排厚重皮靴,这是他们下地时穿的鞋子。原来美国农民是根本不用赤脚下地的。
在距离别墅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大仓库,仓库门一打开,只见地面停放着十几台的大型机械,巨型的联合机轮胎足有一人高,喷药机的折叠长臂伸展开来有30米长,还有收割机、翻土机、播种机、大型拖拉机、农用轨道拖车等,应有尽有,俨然一个小型工厂。鲍尔告诉记者,单是购买这些机械,就花了一百多万美元。这些“大家伙”大多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只要第一次通过人工驾驶将路线设定好,以后这部机器就能自动操作,无须人工驾驶。
而在离家几分钟车程的田野中央,矗立着9个圆锥形顶的铝合金大型谷仓,其中一个带有烘干装置,当玉米和大豆收割回来后,拖拉机直接将其拉过来,卸在地洞里,传输管道会将其传送至烘干机内,去除水分,然后自动输送到谷仓内储存。
正是这些高科技机械,把鲍尔一家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鲍尔告诉记者:“我们一年只有20%左右的时间花在土地上,20%的时间进行机械的保养维护,20%的时间是在办公室里研究市场,20%的时间是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旅游。”鲍尔自豪地表示,美国的农民是个多面手,不但会种地,还会修理和操纵各种机械,同是也懂会计和投资。
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
鲍尔农场的生产机械和谷仓的投资,需要约150万美元,而每年生产经营所需的日常花费,一年需要200多万元的经营投入。他们如何获得如此大的投资资金呢?
鲍尔介绍,他们种地需要的大部分资金是从银行贷的,几乎所有农场主都会和两类银行合作,一类是小型的私有商业银行,另一种是叫做农业信贷体系的合作银行。日常的营业贷款一般会向小型私有商业银行借,购买机器、建仓库和土地所需的一次性投入,则会向农业信贷体系借长期贷款。
“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学习了解市场,还会到处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以了解最新的信息,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销售价格。”鲍尔说。他介绍,该地区活跃着五大粮商,他们每天都会进行三次报价,出售粮食时他会和粮商们讨价还价,比较价格。
为了尽量提高出售价格,鲍尔表示,他每天都会看期货价格,并在价格较高时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卖出尚未收获的产品,锁定价格。
他介绍,因为价格好,目前美国70%的农民已经卖掉了存货,不过他去年收获的大豆玉米,有80%被储存起来还未进行交易。“我看好中国还会购进玉米,价格还会上涨。”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农场主都和鲍尔一样,会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场主们是一支活跃的力量。美国玉米种植协会行政总裁理查德・托尔曼告诉记者,美国农民每季度都出售农作物,以便平均价格。同时,农场主也投资期货以对冲风险。
争论:
美国农业模式适合我国吗?
那么中国是否适合推广这种模式?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格劳伯认为,两国有很大区别,中国不一定最后只有1%的人口种植粮食,不过这个比例会随时间推移下降,这是逐步的过程,快速改变并非好主意。而且,这是在农民有机会离开土地的条件下发生的,而非被迫离开农场。
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机械化是目前国内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过美国地多人少,平均每个农场面积达六七千亩,我国平均每户耕地的面积仅为六七亩地,中国的农业要达到类似美国的水平,是不可能的。目前东北地区85%的水稻种植也在实行现代化机械操作,但是由于土地有限,最大的种植者的种植面积也仅有300多亩。而南方由于地势不平,人更多地更少,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
李国祥指出,我国的耕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民不能买卖耕地。去年开始,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目前,全国有13%的地是流转的。但由于人多地少,一户农户难以租下大面积的耕地,而且耕地租金很高,有些农民一亩地的租金要价700元,比美国还贵,租地种粮很难赚钱。国内的平均水平是一亩地赚500元。 “我们的发展目标比较接近日本目前的情况。日本一户平均种植面积为几十亩地。”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美国这种大规模的农业工业化种植模式并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因为土地除了承担农产品生产的功能,还起着给农民提供保障的作用。由于大量农民转移出去是个大问题,很多农民是不会轻易将土地转租出去的。因此,在中国,大规模生产的农场难以普及。”他说,“在中国,将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小部分人手里,将引起社会问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