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刊载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李杰的文章说,美国政府计划让“两房”逐步淡出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在“两房”债券上的投资打了水漂。
美国财政部及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于2011年2月11日公布了一项针对美国住房融资市场以及“两房”(“房地美”与“房利美”)的改革白皮书,计划在几年内逐步削减美国政府在抵押贷款市场中的支持力度,并让“两房”逐步从市场上淡出。
目前存在三种改革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政府除保留联邦住房管理局这一机构以外,彻底退出住房抵押市场;第二种方案是只有在市场出现危机时,政府才出面担保住房抵押贷款;第三种方案是政府仍然在房贷市场发挥作用,但不再通过“两房”这样的政府支持企业来实施。
消息一出,坊间颇为担心中国外汇储备在“两房”债券上的投资打了水漂,外管局相当迅速地作出回应说:“两房”债券投资的主要潜在风险已化解。
我们无从得知外储在“两房”债券的配置量,但可以确定的是:有,而且量还不小。有人估计这个量在4500亿美元左右,但只要外管局不开口,这个数量的精确性就无从考证。我们在这个数字上给个50%的随机误差,也能有2250至6750亿之间。这个数字数倍于我国2010年的贸易顺差。本来我们出口8亿件衬衫为了换回一架飞机,这种赚钱方法已经够辛苦了,结果衬衫出口了,就因为外储的错误投资,飞机却飞不回来了,无怪乎大家会很担心。
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基本等同于美国国债的“两房”债是世界上最没有风险的投资标的之一。中国买的“两房”债多数是以美国政府信用担保的机构债,美国不必要也不愿意打断“两房”债的正常还本付息。
首先看看这个“不必要”:由于美国政府的支持,“两房”能够以足够低的成本发行新债以偿付旧债。这次改革白皮书一出,债券市场的反应是很正面的,“两房”债的价格不跌反涨,让“两房”可以以更低的收益率发行新债。
再说,“两房”债全部是以美元标价,若是债券市场不看好,美联储可以开足印钞机的马力,收购“两房”债。而印钞票是没有成本的,这就是以本币发行债券的好处:央行可以行使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用担心债券会卖不出去。
事实上,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赤裸裸地用自己印钞机出来的美钞来购买国债、机构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导致国际上美元流动性泛滥,推高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让新兴市场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胀问题。
相反地,如果“两房”债是以非美元的货币标价,这个问题就大了去了。但美国不会愚蠢到用外币来发债。
其次来看看这个“不愿意”:美国是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最大的现实受益者。大家拼死拼活地把廉价商品供给美国,换取的美元又投回到美国债券市场,让美国人继续享用廉价的美元。而美元享有几乎垄断的国际货币的权力,商品交易用美元,储备货币是美元。美国不会主动放弃自己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不要,为了自己完全还得起的“两房”债,去引发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
美国可以用“量化宽松”来耍赖皮,让美元贬值,减轻自己的债务负担。但是美国不会赖账,因为赖账会动摇美元的信用,而美国债券的信用是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美国是当前金融体系的死忠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
美国对“两房”的改革不是还不起债,而是对美国政府通过“两房”过度涉入房贷市场的一种纠正。过去一年中,“两房”及其他联邦机构发放的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额的90%。这是对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创造者的极大讽刺。“房利美”本身就是凯恩斯主义骨灰级的产物,诞生于1938年的罗斯福新政。它与始于1970年的“房地美”让美国国家信用渗透于房屋按揭市场当中,极大地扭曲了市场价格,导致资源的错配,是肆虐全球的次贷危机的主要推手之一。奥巴马政府对“两房”的整治,最终让其退出市场,培育以私人为主体的自由市场,让私人在房屋按揭市场上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政府可以避免在未来的危机中像去年一样失血1500亿美元的纳税人的钱。
美国政府这样的“国退民进”的举措对我国当前的“国进民退”有很大的警戒意义。国家的行政力量对中国的房产市场干预太深,只会扭曲市场价格,为政府创造更大的寻租空间。几年的高铁建设就培养出一个“刘志军”,真心希望不要看到房产市场版本的“刘志军”。
回到外管局的“风险化解论”,中短期内,对“两房”债的投资本来就没有风险,没什么好化解的,不知道外管局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化解”。长期来看,要是美国发癫,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承认“两房”债了,这样的风险是持有“两房”债的外管局所“化解”不了的。除非外管局在美国发癫之前,就清空“两房”债。据目前情况来看,外管局离清空“两房”债还早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