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失业者带着小猫在纽约街头乞讨
在经历两年多的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似乎连连传来经济复苏的信号。节日消费大幅回升,住房交易量大幅增长……曾经“遍地是黄金”的美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了吗?晨报记者飞往纽约的第一天,在这个美国最繁荣的城市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却是“失业”,感受到的是“复苏”背后的阴影。
中国人觉得美国东西便宜 美国人倒是觉得物价太贵
15日,上海赴纽约的空客A340飞机上座无虚席,绝大多数是黄皮肤、黑眼睛,其中不少却是拿着美国护照的华人,一边与孩子说着美式英语一边又讲着上海话,进行“双语教学”。在同时熟悉中美经济状况的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自信中掺杂忧虑、对未来难以选择的矛盾心理。“你知道吗?中国人觉得美国什么东西都便宜,美国人倒觉得物价贵!”坐在身边的Jenny对记者爆出惊人之语。
Jenny与丈夫10年前就已经入籍定居纽约,虽然对这些年在异国他乡的奋斗成果颇为满足,但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却越来越浮出水面,两人常常讨论的话题是“要不要想办法回上海工作”。“周围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谁都有亲朋好友丢掉工作,还有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不得不被转到其他国家去。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大手大脚花钱,当然会觉得物价太贵!”Jenny说。
与此同时,Jenny却感觉到国内亲友的购买力直线上升,日子明显好过,“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他们喜欢到美国购物,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真的在‘崛起’,经济上升的‘加速度’比美国大得多,中国就像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美国则像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在美一年学费10万多美元 毕业后仍然打算回国工作
与Jenny相比,另外一群年轻生动的中国面孔显得颇为“淡定”。在飞机上,这个年轻的群体几乎占掉了一半座位。原来,1月18日正好是美国大学开学的日子,中国留学生回国度完寒假都赶在周末返校,王晓牧就是其中一员。
王晓牧去年才刚从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毕业,现在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普拉特艺术大学读建筑设计专业本科一年级。她透露出来的学费是“一年两个学期10万多美元”,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
王晓牧承认:“我申请到奖学金可以减免一半学费,但就是5万多美元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她同时强调工作以后回报会很大,因为“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专业在全美排名第九,含金量很高。”
对于“那是不是打算留在美国工作”这个问题,她也显得胸有成竹:“我和父母商量下来都觉得还是回国工作,他们希望我在南京找一个学校教建筑专业。我自己的想法是回国开个工作室,反正无论选哪条路,都是中国的机会多,美国的工作市场已经饱和了。”
失业者在曼哈顿举牌乞讨 一美元也能让他开心不已
纽约当天的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10摄氏度,下午5点天色已黑,街头寒风凛冽。虽然并没下雪,但人们依然吃到了苦头。
扫雪车只把街道中间清扫干净好让车辆通过,两边人行道上却积雪成堆,显然已经是几次下雪的累计“成果”,甚至随处可见大袋垃圾埋在黑乎乎的雪里,显然好久没有人“动”过了。
曼哈顿的地铁线四通八达,可惜每个出入口都没有“顶棚”,一层层台阶上堆满碎冰,又脏又湿又滑。
在这样的路上行走,感觉实在很难受。但纽约人显然对一滩滩刺骨的冰水和脏雪早已习惯,个个裹着厚重的羽绒服和大衣低着头踩踏而过,面不改色。
在市中心的麦迪逊广场楼下,一个并不像流浪汉的黑人穿着整齐,手里举块牌子,上面写着“看在上帝面上 1$”。
华尔街上冷清无比,寥寥几个游客搓着手在高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拍照留念,只有地面上巨大的格栅冒出缕缕白烟,才能让人们感觉到几丝来自地铁的热气。
看到这样的景象,也许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被称为“遍地是黄金”的美国。曼哈顿高楼林立、寸土寸金,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地段,但市政管理看上去显得滞后;而对一个刚刚失业的纽约人来说,一美元也会让他开心不已。
金融业律师业原本最吃香 现在却成了“失业”代名词
曼哈顿中央车站的“热度”还不错,好多人拎着印有第五大道名品店标志的大包小包来到这里乘着火车回家,更多的人们挤出车站向近在咫尺的商场蜂拥而去。
梅西百货里颇为拥挤,站在二楼向下望去,黑发、金发的人头在柜台之间来回攒动。看来,虽然圣诞节早已过去,但美国人的“血拼”劲头还是很大。
不过,在纽约人的眼里看来,现在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是“手头还是不宽裕,花钱水平远远没有回升到金融危机以前”。
来接记者的Henry在大学实验室里做技术员,他一聊到华尔街的反应就是:“太糟糕了,金融业与律师业以前是美国人眼里最好的工作,但现在却成了 ‘失业’的代名词,因为它们都是这两年以来最容易敲掉的饭碗。相对来说,当技术员年收入起薪只有两万多美元,远不如前者,但只要工作稳定就是万幸。”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