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红
说到惠英红,很多人愿意叫她“红姐”。打开搜索引擎,简单几行字,就能想象到她传奇的人生。满洲正黄旗后裔,父亲是山东名门望族,“文革”后全家去到香港,从小跟着母亲在街头乞讨为生,13岁进夜总会当舞女,14岁出演电影《射雕英雄传》中的穆念慈。
这个曾经代表着TVB、邵氏等港剧和香港电影符号的侠女专业户,1982年获得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桂冠。却也伴随着香港武侠片的没落,一度得上了抑郁症,吞安眠药自杀。被救回来后的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丢人,“老天既然没让我死,那我就要重新振作。”2010年,她重新坐上金像奖影后的宝座。
最近,她带着一部新片《幸运是我》回到人们的视野。她说,接拍这部戏,其实是想用这部电影向母亲道歉。
惠英红早年剧照
A 本是小姐命,却流落香港街头
惠英红祖上是山东的大户,据说至今山东老家还有个惠家庄园。惠英红出生时,他们全家已经逃难到了香港。“虽然我爸爸家是有钱人,但我妈一直都是很苦的,她是山东本地人,农民,是我爸的童养媳。从小她就很能吃苦,在家里也没什么地位,可能连个丫鬟都不如。”
“文革”开始时,惠英红的父亲被家里人最先送到香港。之后惠英红的妈妈抱着家里的大姐,从山东走到了香港。惠英红出生时,她的父亲因为赌博,已经把家底儿输得差不多了。全家人住在香港山区的木屋里,“自己盖的那种,一下雨,屋里就‘噔噔噔噔’,因为有好多漏雨的地方,就拿瓶瓶罐罐接着。我记得在我三岁那年,遇到了香港最大的台风。我们还在睡觉,突然睁开眼,什么都没有了。当年香港三分之一的木屋都被刮没了,我们就是其中一家。”
于是,爸爸妈妈带着女儿们到市区讨生活,“我们就住在楼梯底下,住了好几个月,住的地方下来就是铜锣湾,那里有很多大楼。那时香港有很多穷人,所以饭店的老板都会把客人吃剩的饭菜,打包拿给穷人,大家就排队去领。我们就吃那个。”
B 湾仔乞讨十年,唯一目标脱贫
讨饭那些年,惠英红一家遇到过一个好心的阿姨,“湾仔有一个红灯区,每年固定的月份,会有来休假的水兵,这个阿姨每天都会带着几个孩子去那边乞讨,她跟我妈妈说,下次会带上我妈、我和我妹妹。”说是乞讨,也要找个由头,“我们会带上一些口香糖、筷子、扑克牌,算是纪念品卖给水兵。最开始,这些也都是那个阿姨给我们准备的。通常水兵都会给个1毛、2毛,有时候会给一块钱。因为这些水兵都是打仗没死的人,他们看得很开,尤其是看到小孩子会觉得找到了温暖。他们到香港7天,7天都会下船,通常我们都是第一天就找到一个水兵,缠着他买我们东西,那之后的几天他都会来照顾,算是有相识的人。当然,找水兵也是有技巧的,英国水兵通常很抠,美国水兵比较有钱也比较大方。”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年。“一年只有三四个月能有水兵,没有水兵的日子,我们就吃之前的积蓄。”那时的惠英红,生活里只有铜锣湾的贫民窟和湾仔的红灯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脱贫。但是怎么脱贫?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湾仔有个戏院,门口贴着海报,所以我那时的目标就是当明星,我认为明星是最有钱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