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时在美国采集牡蛎的工人大多来自亚洲,
他们中巧手的,学日本人拿纸折一折
做成了防漏的桶状;
给客人装好开壳后的牡蛎,
开开心心就回家做饭去了。
这个“据说”已经难辨真假了。
不过可以考究的是,在美国的专利库里留存至今的,
是1894年F.W.Wilcox同学发明的这一款:
▼
但吃牡蛎的习惯并没有长盛不衰。
二战之后,由于打捞过度,牡蛎减产,价格上升,
吃的人自然就少了,
批量生产的牡蛎桶很快就剩了一大堆。
好是好在,美国开始了郊区化,
那会儿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微波炉,
冷冻与半加工食品兴起,
餐厅食物外带成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于是我们的“接盘侠”中餐馆就登场了。
▼
以改良后的酸甜口味博得美国人欢心后,
一次机缘巧合,有中餐馆老板
把没人用的牡蛎桶拿来做外卖盒了。
而俗话说得对,谁用谁知道。
老板们发现,这个桶装盒子防漏真的是一级棒啊
(此处并不是在说卫生棉)。
▼
后来用的中餐馆越来越多,就这样,
牡蛎桶完成了它人生中第一次完美的转型。
▼
但即使完美转型,
一开始的中餐外卖盒还是很低调很寡淡的。
直到1970年代,制造这些牡蛎桶的Fold-Pak公司
找来了一个平面设计师,他大笔一挥,
才赋予了中餐外卖盒今天风情万种的模样。
▼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