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您之前曾在访谈节目回忆是上午10点给韩寒打的电话,有许多网友觉得凭当时的交通条件在60-70分钟内韩寒不可能从上海金山赶到补试会场(上海市肇嘉浜路的青松城宾馆),起码要用到100分钟左右,所以他们从这个细节推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对这一指控,你有什么想说的?
赵长天:说实话,网上现在网上有很多质疑,一个是“你们评委之间对于一些细节的回忆说法不一样”,这是一个质疑的原因,包括也有的人说“赵长天你自己说的话也前后不一,你对这个记者和那个记者说的也不一样”。我倒觉得细节不一致比较正常,因为对于十几年前一件事的回忆,那么多人的回忆,不可能都完全一致,记忆这个东西其实不太可靠,包括我自己的记忆,我也不能说我的记忆就百分之百的准确,就是我说的对,我也不敢那么说。反过来说,如果现在当事人说的完全一致,一点差别都没有,假如我是一个局外人我倒是要怀疑,我会想这可能是对过口径的,对过口径就会一致。
如果这个中间有“猫腻”的话,我们就会对对口径,因为这个事情很容易做到,我们把一些当事人找来大家讲讲好到底几点,算一算(时间),因为如果有“猫腻”我们就会很慎重的对待这件事情。至少在这中间,我自己可以保证我没有去沟通什么人从中做一些手脚,我也没有感觉其他人有做。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去对,把这件事情搞得非常严密。至于这个时间的问题其实我也看到网上的一些(分析),说实话你现在让我回答我也讲不太清楚,因为我最开始讲10点也是个大概的时间。
事实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评委都把它(复试的文章)看完了,分数都已经统计出来了,统计出来以后,一般评委第二天开会就是把之前统计的分数讲一讲,然后我们评委定一定有几个人(能够获奖),比方说4分以上就算(得奖),看看有多少人,比如说19、20个人,或者掐到4.1分或者3.9分,就把这个(得奖名单)定下来。我们一般是9点钟开会,所以我当时我就说大概是10点,至于确切时间你让我回忆到底一定是几点钟,我说不太清楚,韩寒到底什么时候到的,好像大概11点左右,也只是个大约的时间。至于网上那个很清晰的做这个事需要几分钟那个事要几分钟来推算,我只能说我说不清楚,确实我也没有这么好的记忆,究竟是9点40分呢还是9点50分呢?大家要怀疑也只能怀疑,但是这个也只能是怀疑而已,并不能来确定这个事情(时间上的“猫腻”)。
网易娱乐:再说回复赛,当时有个叫宋静茹的参赛选手你们是用电话通知她的,为什么到韩寒这里你们反而是用信件通知,导致最后让他错过复赛呢?
赵长天:宋静茹这个事情我也没有去查过,当时我们一般不是用电话通知,我们基本都是通过邮件,当时也有人打电话来问,比方说初赛他参加了,问我们为什么他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他打过来问我们可能会告诉他,告诉他我们已经发了邮件你没收到吗?宋静茹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我没有调查过,因为现在调查也很难,那么长的时间要调查当时是谁打的电话也不太容易,韩寒他可能没来问,没来问所以就没有去通知。
因为到第二天了已经定下来了再去通知一个人来复试的话(只有韩寒一个人),宋静茹肯定是通知到了所以她来参加复赛了,补考确实是例外,作为个别人,包括我,即便是《萌芽》主编,我们也只不过是主办单位之一,我们个人没有权利决定给谁来补考,确实是个例外,这只能是这个委员会大家都同意才有权,这个集体才有权。所以如果说这个事情中间有阴谋的话,那我觉得前一天晚上就该做了,因为前一天晚上就可以说为什么韩寒没有,那个时间就很充裕,没有那么急急忙忙了。
(韩寒没有来复赛)我也觉得有点可惜,因为觉得前面初赛来的两篇文章(《求医》和《书店》)我也觉得写得不错,文笔很老道,说实话当时也有人怀疑是不是他自己写的,包括我们编辑部的人,认为(复试)他没来是不是他不敢来了,本来复赛我们称之为“验明正身”。其实我们《萌芽》过去也评过奖,一般文学刊物评奖从来没有复赛的,因为文学作品“作假”的概念就是一个“剽窃”的概念,就是抄袭,比如说你发表出来了,或者评奖时有人站出来说这个是我写的,他拿出证据来,那么就铁定是抄袭,取消资格,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一个作家一下子就完全名誉扫地,因为会有人拿出来(作品)对照。
新概念作文大赛之所以有复赛就是因为有大学参与,并且大学会重点关注,其实当时大学也没有讲明一定会保送或者加分,因为谁都不知道这个大赛的作品到底水准如何,结果会怎么样。你说一等奖就给加分或者免试,但万一一等奖都不好,你当然也要评奖出来,所以大学也很谨慎,我们也没有想到新概念会搞到后来这么大名气,影响这么大,当然我们希望它做得很成功,当时我们就觉得我们有复赛已经很严格了,已经非常认真了。事后许多网站对照高考说我们的规则不严格不严密,的确是这样,高考是不可能随便补考的吧!从第一届因为影响那么大以后,我们就觉得第二届的规则还要更严一点,包括复赛就变密封卷了,第一届不密封的,谁写的都看得到,第二届评委看的是谁的稿子就都不知道了,这是一个慢慢完善的过程。如果说第一届(的规则)不完善,可能有漏洞,我也承认了,包括为什么只有一个人监考。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林青他又不认识韩寒,他怎么会去作弊呢,我完全就没想过这个事情。【注――电话补采时赵长天也谈了林青现在去向:他现在已经不在《萌芽》杂志社,但是之前《南方周末》的报道有采访过他。】【《南方周末》的《差生韩寒》报道里称:“林青将房门关好,坐在房间里盯着韩寒,一个多小时也纹丝不动。林青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整个过程中韩寒只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写好了’,然后离开房间。”】
我承认我们当时(的做法)是不严密,这个不严密只能说他(韩寒)当时假如是要作弊的话,他是有可能有这个机会(作弊),我也承认,但是这不等于一个人监考就一定会有作弊。也有(网友)说为什么我们给韩寒得奖,就是想把新概念作文大赛炒热,其实新概念“热”主要不是因为韩寒,因为比赛以后最突出的其实不是韩寒,最突出的是那些进大学的人,当时《羊城晚报》有篇整版的文章叫《一篇文章进大学》,这个影响非常大。第二个影响大就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那本作品选,一开始我们找的那家出版社觉得这个书最多只能出1万册,没什么人看好,但作家出版社却说1万不止,他们大概可以出2、3万册,当时的编辑袁敏很有能力,最后把书做到60万套,这个一下子(新概念作文大赛)影响就大了。
韩寒是到写《三重门》,写《穿着棉袄洗澡》,对这个教育体制一种非常强烈的反叛,然后要退学,这个时候他变成为了一个事件,引起了社会上包括学生对这个教育体制不满的一种共鸣,这个时候韩寒才一下子“热”了,才被注意,其实一开始韩寒的这两篇小文章(《求医》和《书店》),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当时媒体的反应,靠韩寒一个人是不能让新概念出名的。
网易娱乐:方舟子说韩寒的出名和之后《萌芽》销售量的上升是“一拍即合”的,对此,您作何回应?
赵长天:《萌芽》销售量的上升,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新概念这套上下两本的选集,因为这套书发了60万套,看到的人就远远不止60万个人,很多人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有个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比赛是《萌芽》办的。《萌芽》的确是因为新概念作文销量上去的,但我认为主要因素是这套书。当然韩寒后来出名以后对新概念作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他使得新概念作文大赛影响更大,更出名。到后来大家说起来就说韩寒就是那个新概念大赛出来的,赵老师就是发现韩寒的。这对《萌芽》杂志确实是有促进作用,但这是后来才起到的作用,情况不一样。
网易娱乐:在你们当时的“征文启事”上说一共有8家单位准备了近20套的考题,考前2小时才会拆封,为什么却只有韩寒一个人的题目是李其纲出的,当时就这个题目你们有没有过议论,还是一致通过?
赵长天:是这样子,20多套题(在前一天)已经拆封了,就等于已经泄密了,所以当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不能用原来题库里的题了,因为当时考试结束以后我们也没有限制说不准让人家(外界)知道,我们也没有这个限制。考也考完了,题已经用过了,所以我们觉得不能用20多套题里选一题,更不能用昨天考过的题。第一届的题目好像有两个,有一个我忘了,当时选的人最多的一个题,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做得最好的题就是所谓“咬了一口的苹果”。其实这个题目也不叫“咬了一口的苹果”,有点像行为艺术,就是考试开始前考场外进来一个人拿起苹果咬了一口又放下来,这整个过程是个题目,大家都对这个题目很欣赏。
所以韩寒来复赛评委就觉得题目最好跟昨天的题目不一样,但最好能够类似,有点性质接近的题目。因为出题目是很复杂的,我们每年出题目会花很多时间,包括几轮投票,因为韩寒这个事情也来不及,他确实很匆忙,他来的时候就11点多钟,下午就要颁奖大会了,时间非常紧迫,这个过程我也不能说得非常准确,谁提议我也不记得了,好像是评委会同意的,当时李其纲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总干事,具体的事情都是他在张罗,就叫他出个题,他出的题可能就是想模仿前一天“咬了一口的苹果”这种形式,也出一个类似行为艺术的题,把一张纸塞到茶杯里面去,这个题目就是这样出来的,我当时就灵机一动,而且我也感觉这个题目蛮好,临时想出来的,也不牵涉到什么泄密。当时完全没想到会有所谓作弊,会有人来质疑这些事。
网易娱乐:也有许多网友说,很多当时在场的当事人说法不一致,说当时李其纲放到杯子里的究竟是一张纸还是一块布,或者是一个茶包?
赵长天:我现在回想好像是张纸,这张纸就连我们杂志社里两个人都说法不一样,李其纲说是一张白纸,胡玮莳说是一个茶包,这两个人究竟谁说得更准确我也说不清楚,但我觉得是白纸,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细节记忆我也真的很难判断准确。
网易娱乐:还有人说当时韩寒写的明明是《杯里窥人》可是在选集里却是《杯中窥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注:此问题为视频专访后又进行电话补采的】
当时的题目其实是没有限制的,韩寒写的《杯里窥人》和《杯中窥人》不一样,我估计很有可能是编辑袁敏当时给改掉的,因为当时她也改了一些其他的标题,但因为她现在在开刀,所以我也没有和她去核实这件事。
网易娱乐:有网友说韩寒当时没有参加复赛,为什么在第二天的补赛中他会有准考证号,而且准考证号116的字迹和底下的文章字迹相同?【注:此问题为视频专访后又进行电话补采的】
赵长天:因为我们前一天已经准备了准考证号,只不过当天韩寒没来,所以这可能是当时别的编辑告诉他让他自己填上去的,但具体的细节我真的记得不是很确切,所以不排除是别人叫他补填之前预留给他准考证号的这个可能。
网易娱乐:听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试的时候现场有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为什么在韩寒补赛的时候却没有人在场公正呢?
赵长天:当时公证处的人已经走了,因为公证处的人是我们请来的,他们只有两个时间会在,一个是出题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决定评奖的时候,评奖名单决定结束了以后公证处的人就走了,他们走了以后,我记得当时好像是叶兆言还有陈思和就提议说还是打个电话问问(韩寒),大家都同意,可是公证处的人已经走了,再叫回来的话……我们也就想还是算了。总而言之,我承认第一届(的规则)不是特别严密,如果就这一点我也愿意表示歉意,但是在这背后确实不存在什么阴谋。
韩寒在新概念复赛中有没有作弊
网易娱乐:李其纲之前说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前他根本不认识韩仁均两父子,据您了解,他说的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存不存在网友说的泄题?
赵长天:我觉得是没有泄题,好像这原来是麦田说的,李其纲和他(韩仁均)认识,是因为李其纲是华师大中文系的,他(韩寒)父亲也是华师大中文系的,后来就这个事我问过李其纲,李其纲说“我是78届的”,韩寒父亲是77届的,不是一届,而且他父亲读了没多久就因为肝炎退学了,所以两个人根本就没有交集。网上还有种说法,说他们两个是同时毕业的,但这个事情我知道,他(韩寒)父亲是华师大的自学考试的,自学考试是自学一门考一门,学分制的,积累到多少分,然后就可以去换张毕业证,你什么时候考出,考3年、4年,甚至6年都可以。所以这个事情跟读书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而且平时我也从来没有感觉到李其纲和他父亲认识,因为如果认识他总会流露出来,或者讲吧。顺便我再讲一句,有的网友说“赵长天你自己讲的你跟韩寒父亲认识”,我是讲过和韩寒父亲认识,但那是在韩寒已经成名以后,有些电视台做节目,我、韩寒、韩寒父亲在一起做节目才认识的,所以后来有记者问我你认不认识他父亲我才说认识,那是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认识的,不是之前。
网易娱乐:那韩寒在参加复赛的时候他父亲有没有一起来,您有没有见过?
赵长天:见过,但没有怎么说话,因为那个时候跟他父亲不认识,我们也急急忙忙的,我们要赶紧去吃饭,吃完饭以后还要安排会议等等很多事情,所以当时只能说是见了一面。
网易娱乐:那颁奖之后也没有交流吗?
赵长天:颁奖之后也没有交流,当时颁奖大会那么多人,颁完了就结束了,没有交流。
网易娱乐:宋祖德在08年说韩寒的父母买通了新概念的评委,当中好像还包括您,前些天方舟子也转发了这条微博,您怎么回应?
赵长天:这个绝对是无中生有吧,绝对没有,有的话你拿出证据来,买通?买通谁?怎么买通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