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从鑫和罗慧芬一样,在1970年4月踏上了来南昌火车。当时年仅17岁的他,从上海东辉中学下放到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九团二营七连。那时候个子只有1米5不到的费从鑫瘦瘦小小,被安排到了养鸭棚,当起了“鸭司令。”

“1972年,大约晚上7点的时候,连队点名时发现少了一个人。立即吹哨子集合,并在白莲闸一带进行搜寻。最后,有人在岸边发现了失踪者的衣物。几个水性好的知青纷纷下水,但是由于水流湍急,搜救无果而终。直到第二天,死者的尸体浮了起来。”对于费从鑫来说,他的鲤鱼洲记却是多了几份伤感。“我还记得,追悼大会是在仓库里开的,死者的父母泣不成声。”如今,开追悼大会的仓库还孤零零地在田边,早已荒废。

“我记得,小唐说过她的梦想是当广播员,而且她的普通话讲得真好听。”1973年的三八妇女节,一场大雨又让费从鑫失去了一位战友。“当时正在开妇女大会,那时的房屋多为土坯墙,食堂也是。一场大暴雨袭来,土坯墙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小唐就再也没出来。”在荒废的食堂里,还隐约可以看到当年写着菜谱的小黑板和打饭的小窗口,只是这里早已不再热闹,只剩下一丝丝的悲伤。

“能吃大米,离城市近,来江西是上海知青最好的去处,我是因为两个哥哥都去了吉林,才幸运来到鲤鱼洲。”孙勇,1970年从上海黄浦区来到了南昌。

“从南昌火车站下车后,先坐军用卡车到李家庄,再坐着大船沿着赣江顺流直下。”孙勇(右二)和同几百名上海知青第一次踏上了鲤鱼洲的土地。“一到那,我们都懵了,根本没有路,全是泥地走一步摔一步。头几个月大家还算新鲜,但是三个月后,每天晚上都有人躲在被子里哭。”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