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农村的小学教育水平都很低。但是孩子们大都在村里上学,老师就算是代课的,也都非常负责任。也许那时候校舍很破,桌椅很烂,但至少校舍没有荒芜,教室里能传出朗朗读书声。图为1980年4月,武汉市新合村小学的学生在踢足球。

小学在村里,初中就要在乡里或者镇上了,距离村子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在平原地区,很多孩子上初中以后就有自行车可骑了。那时候,买辆自行车对于家里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图为1985年,安徽省绰庙乡中学的学生在放学时骑车回家。

八十年代,农村乡镇企业逐渐出现。尽管也产生了污染等问题,但不少农民从中受益。图为1987年,江苏省一个乡的成人教育学校学员在上课。这个学校有卫生班、企业管理班、标准化班等,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多种人才。

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不好,缺乏有素养的医生和专业医疗设备,那些医学世家子弟或者稍有文化的人就逐渐成了医生,为乡村医疗做出重大贡献。1985年以后,赤脚医生逐渐消失。图为1980年,四川乐山附近,一个赤脚医生在给田间给农妇打针。

八十年代农村的交通情况也非常差,山区情况更糟。很多地方也都是土路,一刮风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般村子都离县城或者市里有几十上百公里的距离,进趟城不容易。图为1980年,甘肃某地,一个在村头等待公共汽车的妇女。

很多地方的农村至今还保留着清明祭祖的习俗,八十年代尤甚。每到清明,族人一起到先人的坟墓前,表达思念和敬意,并祈求家族兴旺。图为1983年,杭州地区人们的清明祭祖仪式。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