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青年说》的原版节目韩国《非首脑会议》里还有更多对中国文化的不解现象,比如:
中国人嗓门很大,聊天的时候简直忘我。尤其在公共场合,感觉“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这条教育准则根本就是个自我嘲笑。我的小伙伴在出租车上跟我聊得火热的时候,突然一提嗓门,感觉司机都一哆嗦。张玉安在节目中解释这是中国的一种热情文化,但其实问题也要辩证地看待。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很多情况下有“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这种状态,然后不自觉地破坏了周边的宁静,但其实非要把大嗓门说成是中国人的毛病也没必要。
我经常在美国餐馆听到一群老外爆笑,pub街吵得音乐都听不清楚。最后的最后,要论起说话大声的程度,很多韩国人说话真跟吵架一样,而且很聒噪,这并不是国家歧视,有的时候语言文化情感表达就是这样设定的。所以被韩国同胞质疑嗓门大的问题,还真让人有点面瘫!
再来说说另一种被外国学生普遍默认的“中国行为”——“作弊”。
记得一次我的泰国同学考完试很无奈地跟我说:“我很担心大家都考得不错然后我发挥得不好,导致我成绩level会很低。”
我下意识地说:“Don’t Worry!”
她解释说:“因为班里大部分都是中国学生,考试的时候他们基本都在抄,我不是‘Majority’也没人可抄,所以很担心。”
听完这句真的大写的尴尬癌犯了!
她倒是也没有说对作弊现象很生气,只是默认了这一现象觉得有点吃亏罢了,而这样的心态更让我觉得沮丧。
确实,在美国考试,起码我们学校我参与过的考场,抄袭根本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甚至你不抄人家还觉得你“学霸”或者“装逼”呢。其实我也看到不少“学霸”考试刷手机,没什么稀罕的。有一次考试,听中国TA说教授监考时看到一排中国学生在抄,明里没说话,改卷子的时候让TA把那一排同学的卷子拿出来,仔细比对和批改。
有些人可能已经按捺不住:“外国人就不作弊吗?”
当然不是,我也看到各种白人小哥想抄中国学生的,毕竟中国学生能给他们“稳稳的幸福”嘛,还有抄得更狂的就是印度学生了,此处省去一万字……
耶鲁的心理学公开课里教授说:作弊有时候可能和教育并没有特别绝对的关系,有的时候处在一个作弊的环境里,人就更趋向于愿意去作弊。作弊和国家标签并没有绝对相关的关系。
在3月19日的《奇葩说》节目里,高晓松说的故事里有一句话供大家分享:“人不要脸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谁能发誓自己从小到大都没试图过作弊呢,但是事实上从小到大都没做过弊的人真的不是少数,所以学会节制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管理,“不要脸”真的不能当饭吃,更别说带着中国的标签“不要脸”了。
在外国人中,同样类型的偏见实在太多。
比如,我采访到一位白人同学,他说自己倒是没有什么偏见,只是有一次放学亲身参与了一次“歧视”。三人行,有一人问哪里加油比较便宜,一个白人小哥说:“Go to ask Chinese doctor, she will show you the cheapest place!”(“去问那个中国博士,她准能给你找出方圆多少迈内最便宜的加油站。”)言语中带着戏谑的味道。
中国人的消费观总让很多外国人不解:他们到底是抠门呢,还是节省呢?用小沈阳的一句话回答: “大哥,这个可以有!”
被采访的同学M说:“我有个朋友去韩国旅游,住的地方不是什么穷乡僻壤,主人很nice,临走前一句话雷到我朋友:‘这里是洗衣机,你们中国没洗衣机用吧,我教你怎么用’,临走前主人给他准备了一套牙刷牙膏,教育他不管在中国有没有这个习惯,住这里必须刷牙。”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