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汉字,画一个圈,就拥有了让人痛哭流涕或家破人亡的能量。
这个字就是“拆”,“拆哪儿”确实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命题之一。最近拆还是不拆,又成了焦点。
今天的年轻人往往不知道的是,半个世纪前,这个拆字差点就落在了故宫的红墙上。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来讲讲故宫那段差点被强拆的历史。
毕业于清华大学拆迁系的资深实习壹读君丨阿肠
先来复习一下初中历史
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历经14年竣工,由明代著名建筑匠师蒯祥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设计建造。
故宫占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其中共有院落90多座,房屋980多幢,共计8703间。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这是梁思成说的。
没去过故宫的同学们可用脑海中一切美好的形容词进行合理地想象。
△这是壹读君在一个雾霾天冒着生命危险在景山之巅拍的
梁思成曾在《中国建筑史》中这样介绍故宫的布局:“紫禁城之全部布局乃以中轴线之上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三殿之后为内庭 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为御花园。”整体上看,故宫严格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营造原则,体现出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这最后半句话,差点就把故宫给毁了。
那就从旧城改造说起吧
1958年,那是可爱的白云大妈和黑土大叔相识的年份,也是傅明同志当选“大炼钢铁积极分子”的年份。
那年正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刚刚制定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也根据社会形势做了很大修改,其中就包括对北京旧城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坚决打破旧城市对我们的限制和束缚”。
当时的北京城80%以上是平房,而且很多都是年久失修的危房,旧城内的道路也大多窄小逼仄,泥泞不堪。
旧城改造是件好事。但由于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很多的决定在现在看来都是十分偏激的。
比如将城墙一律拆除。
△曾经的东直门城楼和箭楼,拆成平地大概花了十几天
“让我们用大家喜爱的义务劳动的形式,拔除这个障碍物吧!”这是1958年《人民日报》上一篇文章的结束语,题为《束缚城市发展的城墙》。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