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为256号专机组死难人员定性
“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整整42年了。至今,一翻到共和国历史上这不光彩的一页,人们都不会忘记在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乘坐三叉戟256号专机仓皇出逃,两个小时之后坠毁在蒙古国的大草原上,机上九人无一生还。林彪及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死党刘沛丰背叛祖国,死有余辜。可是,机长潘景寅、机械师李平、邰起良、张延奎四位机组人员如何定性呢?
凡是关心“九一三”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人,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问题。我作为林彪专机三叉戟256号机组的9名成员之一,从林彪事件爆发开始,就一直对机组人员的命运感到十分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逐渐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1982年,遇难机组人员的定性问题才得到解决。
“九一三”事件后10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给机组中死去的4名人员定性,由谁给他们的死定性?如何定性?
尽管事发之后,在对林彪反党集团的批判浪潮中,潘景寅等死去的机组人员也被当作“叛徒”进行批判,就连我们活着的5个机组人员也一时被当作反面人物裹胁在汹涌澎湃的运动之中。然而,一旦涉及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依据死亡的性质才能妥善处理的时候,就没有人敢出来“一锤定音”了。“文革”时的极左思潮在“四人帮”的推动下继续蔓延。大批判毕竟是群众的声音、个人的看法,不能代表某一级党的组织。可是,当时哪一级党的组织能为死者定性呢?
198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右下角报道了新华社的一则电文: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于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和夫人。在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时,邓小平谈到了我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以及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看法,他还向客人们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邓小平那段时间会见客人很多,有时一天要会见好几批。
1980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就当前国内外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答美国记者问》,在谈到林彪外逃乘坐的那架三叉戟飞机失事的原因时,邓小平说:“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因为有同样一架飞机带了大量党和国家机密材料准备飞到苏联去,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发现问题后,经过搏斗,飞机被迫降,但这个飞行员被打死了。”当我见到这篇至关重要的报道时,已经被勒令离京只身在外地生活了整整4年。邓小平在讲话中引证的另外一架飞机,就是3685号直升机。
在那偏僻的塞外小城一个工厂的单身宿舍里,借着昏暗的灯光,我手捧报纸,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毕竟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有关“九一三”事件中死难机组人员的讲话,多少年来自己日想夜盼的不正是中央首长的有关讲话吗?邓小平讲话的英明在于直接指出林彪专机飞行员“是个好人”,真是字字千钧,落地有声。“是个好人”就不是坏人,也不是叛徒。多少年来,除了我们机组的5人在交代材料与旁证中说到机组中不幸死去的4位战友同我们一样与林彪反党集团属工作关系,纯属执行专机任务的行为之外,一直没有听到有哪一级领导在公开的讲话中像邓小平那样指出机组死难者的性质,也一直没有看到有关的文字报道中出现过类似的字样。因为这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没有人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招惹是非。专机师派人到死者家里处理一些具体事情时,上级领导没有明确精神,具体办事的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例如死者的工资问题、住房问题、抚恤金等问题都没有解决的依据。事件过后,在具体问题上,在讲话方式上,谁也没有把死者当叛徒看待,可是,在政策上也没有把死者当作正常死亡,更没有当作因公牺牲对待,他们的家属与子女在上学、就业等问题上一直是受到影响的。
有关“九一三”事件的信访,不同于其他事件。凡是知道“九一三”事件的人,一提到林彪专机飞行员的死,都会很快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当听完申诉的内容后,信访员觉得奇怪,说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落实了吗?信访办的人说的“已经落实”是指的什么呢?也许他们认为,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凭经验也早该落实了。可是,身为当事者的家属怎么能一点儿不知道?等下次再找上门的时候,回答说,这样的问题应该到原单位寻找解决办法。孙祥凝及女儿几经上访,才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最后受到一位30多岁的男性信访员的接见,当他看完《人民日报》的复印件后,让他们回去写份文字材料,因为申诉是要通过一定程序的。在那段时间内,还有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接见了他们。
经与原单位的直接联系与有效的工作,一方面,信访办让专机师先支取500元钱给家属,解燃眉之急,为潘景寅的孩子看病;另一方面,由专机师就机组四位死难者的问题,向上级部门请示处理办法。
为机组死难者定性引发的思考
从邓小平为机组死难人员定性一事使我想到,如果没有邓小平接见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和夫人的事情出现,或者在接见中厄尔·费尔没有向邓小平提出林彪坠机的问题,邓小平也许就没有机会就机组遇难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恐怕也很难主动想到连信访员开始都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机组4人死的性质问题会怎样呢?对机组遇难者的家属来说,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却维系在国家领袖接见外国记者谈话这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之上,虽然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但也让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随时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尤其是交通中的意外事故,会非常偶然地夺去一个人的生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