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开始被关注。经过三十年,性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依然是一个难以启齿的私密话题。期间,因性教育缺失导致的少儿性侵等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少女堕胎似乎正在成为“常态”,艾滋病毒向低龄化蔓延。在因“性”而出现各种危机的时代,谈性色变,仍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编辑/王絮颖

在传统性观念的束缚下,我国的性教育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发展至今仍停留在相当低的层次上。1986年,中国第一个性教育学术团体在上海成立,试图向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灌输性知识,从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图为1989年,上海,教育工作者在向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上海画报

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会面向新婚夫妇提供性教育。那时的男女青年若想拿到具有法律效应的结婚证书,必须参加政府强制的婚前检查和性教育等活动。图为1997年10月17日,北京,多对新婚男女挤在一间小医院的房间里观看性教育视频,内容主要包括优生优育、性交行为、避孕、计划生育等专题。

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西方文化的渗透,一场中国式“性革命”悄然发生,与“性”相关的商品也有了更多流通的机会。图为1999年6月,北京,大学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将避孕套吹成气球状。

2000年12月10日,成都,一名男子遇到街边两个身穿避孕套的模特之后羞涩地躲开了。REUTERS

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我国男女青年的性观念也逐渐开放。同时,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大城市的中小学开始开展性健康教育。2000年,北京开社了第一间性健康教育中心。图为2000年8月24日,北京,一对年轻情侣在公共场所的长椅上休息,动作亲昵。AFP PHOTO/GOH Chai Hin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