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近三万犹太人曾避难上海滩
中国最著名的难民接收,就是二战期间对犹太难民的庇护。
在当时,面对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欧洲多国却拒收犹太难民。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给许多犹太难民发放了签证。
何凤山1937年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1940年5月离开维也纳。据何凤山的回忆录里记载,一个犹太青年,跑了40多个领馆,没有一个领馆肯给他签证,最后他找到了何凤山。何凤山说我给你发签证,他说我要11张。发签证必须是要本人亲自来的,但是何凤山给他发了11张。
何凤山全力救助犹太人的消息被迅速传开后,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门前很快排起了长队。法西斯当局则以中国领事馆租用犹太人房子为由,硬将房子没收了。何凤山便自己出钱租用了一处小房子,继续给犹太人核发“救命签证”。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从1938年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他就发放了1900多份,而1938年11月纳粹冲锋队制造“水晶之夜”后,何凤山为犹太人发放的签证就更多了。
1937年到1939年8月,是犹太难民涌入上海的高峰期,他们被安排居住在上海虹口区提篮桥一带。但随着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将犹太难民赶进虹口的难民隔离区,2万多犹太难民和原先就居住在虹口的10万中国人挤在一块不到1平方英里的狭小空间里。
幸运的是,当希特勒把600万犹太人抓进集中营进行骇人听闻的屠杀时,近3万犹太难民却在上海存活下来,并开创了新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内地和香港各接收二十多万越南难民
1949 年后,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接收国际难民,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越南船民潮、“排华”潮和中越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奉行的“为每一个来到中国的越南难民提供永久性难民庇护”的承诺,在联合国救助难民史上绝无仅有。据统计,到1978年底,中国共接收越南难民26.5万,其中不少为中国侨民。这些难民、归侨经甄别后被后送到广西、广东、云南、福建、江西5省263个国营农场。
香港处理越南“船民潮”的案例堪称遵循“不推回”和“各国互助分担”国际原则的样板。越南战争结束后,1975年5月,首批越南难民3743人全数获得香港收容,至此,弹丸之地的香港爆发了越南船民潮。香港遵循“不推回”原则,顶住巨大经济、社会压力,收容了超过20万名逃港越南人。最终经联合国难民署协调,根据“互助分摊”原则转移到第三国安置、定居的就多达14万余名,远超过事后遣返原籍的6.7万多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