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存的校舍
1952年高校调整中,该校被并入山东大学,部分专业并入山东师范大学,故此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齐鲁大学变迁图。
齐鲁大学变迁图
齐大虽已“作古”,但她留下的那些典雅、古朴、充满异国风情的校舍建筑,“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的校训依然萦绕在齐鲁大地、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莘莘学子。
五、法学渊薮——东吴大学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00年12月,博习书院、宫巷书院,中西书院三院合一,在苏州成立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校门
作为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东吴大学以"Unto a Full-grown Man"为校训,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如鄂森、王宠惠、吴经熊、倪征燠、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木梁)等,被人们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
东吴精英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校楼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这座曾经的教会学校在苏大的发扬下,继续延续着昔日的辉煌。
六、名震上海——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国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
震旦大学正门旧照
震旦是印度对中国旧称。因为法国耶稣会士对于马相伯去宗教化等方式感到不满,一九零五年八月,马相伯辞去震旦学院校长一职,连同128名投票反对耶稣会士提出的改变而退学的学生,按他们的要求开办一所新学院。南从周则与其他耶稣会士在次年秋天重开震旦学院。当马相伯和离校的学生知道这消息后,便把他们的学校定名为“复旦公学”,即后来的复旦大学。“复旦”,取其恢复“震旦”之意。
昔日的教学楼
1914年震旦学院改为六年制,分设博物医学、法政文学、算术工程3科。即后来的医、法、理工3个学院。讲授均用法语。学生来源多为徐汇公学及各地天主教会办的学校毕业生。1915年起院长需由罗马耶稣会总部任命。1932年改称震旦大学。震旦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半个世纪以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法律与医学方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