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一个“统治着四亿人民的太后”,在六十大寿的当口,为自己修建一个退休养老的去处,算不得过分,更何况清朝帝后的万寿(生日)、大婚,辅张早已成了习惯。
依照清制,帝后的万寿,与元旦、冬至并列为三大节庆,都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皇太后的生日叫圣寿节,这一天,太后、皇帝要一起在慈宁宫里接受朝贺,慈禧垂帘听政后,受贺地点改在养心殿。
更何况慈禧的六旬整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为一轮花甲),更是敷衍不得。对于一个久历深宫的女人来说,那几乎是她一生的心愿所系,更何况慈禧是一个无夫无子无女的孤老太婆。当年康熙皇帝的六十大寿(公元1713年)和干隆皇帝的八十大寿(公元1790年),都举行得吉祥隆重,难道轮到她,就成了罪过?
当年干隆爷大办万寿庆典,还有他修建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那是因为老爷子钱包鼓,腰杆硬。我们不妨晒晒干隆时代的财政状况:干隆元年(公元1736年)到干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的19年里,户部银库只有三年存银在三千万两以下,其余年份皆在三千万两以上;干隆二十年(公元1796年)至干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存银大多为三四千万两;干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存银为五千余万两;自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至干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只有两年存银在六千余万两,其他各年存银都在七千万两以上。
历史学家说:“秦汉以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位皇帝的国库存银有干隆年间的库银多。”所以他曾四次普免地丁赋税,三免八省漕粮。至于兴建清漪园,只花费了不到五百万两。这钱他花得起,也有资格花。
干隆的时代,在南方,两征廓尔喀,用兵缅甸,进剿安南;在西南,平定大小金川;在西北,统一回部,接纳土尔扈特回归,两征准噶尔。那时的清帝国,威风八面,势不可挡。
相比之下,慈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入宫那一年春天,一年前在金田起义中组成的太平军已经攻破广西省城桂林,接下来兵不血刃地占领道州、岳阳,随后水陆开进湖北。第二年初离开武昌时,太平军已是旌旗蔽日、征帆满江,号称“天兵”百万。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慈禧生下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那一年,太平军大破清军的江北、江南两个大营,同时,内患在迅速蔓延,除去已经发生的捻军、天地会起义(包括小刀会起义、红钱会起义等),在云南,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马德新等领导的滇南回民起义,李文学等领导的彝民起义等,都在这一年发生。“仅仅是一个太平天国,就使得咸丰帝尽力衰竭,面对如此众伙的反叛该施以何策?”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那一年秋天,英国人也掺和进来捣乱,三艘英舰越过虎门,攻占广州东郊的猎德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打起来了。俄、美又趁火打劫,逼大清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和《中美天津条约》,之后又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其中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降低关税、战争赔款(分别赔偿英法四百万和二百万两)等,皆对大清帝国造成极大内伤。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慈禧以垂帘太后的身份正式登上清朝政治舞台那一年,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都被先后镇压下去,大清帝国暂时缓了一口气。但国际危机并没有解除——葡萄牙人占领了澳门、英国人入侵了西藏,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在东面也不太平,与“同光中兴”同时,被视为东瀛小国的日本开始了与大清的竞赛,至此,大清帝国已经是前狼后虎、四面是敌。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明治维新只有六年的日本就开始欺负大清,举兵入侵台湾。咸丰的告诫,已一语成谶:“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安乐了。”慈禧的政治生涯,没有几天的安宁。要带领大清从四面楚歌中成功突围,连道光、咸丰都办不到,又何以苛求慈禧呢?
我曾说过,大清王朝的盛世光景,到干隆朝就早早收场了。268年清朝史,康雍干三帝占了137年(包括干隆当太上皇的三年),占了一半还多。纵然嘉庆皇帝胸有凌云壮志,也抵不过整个王朝的自我消蚀。
终于,道光之后,属于这个王朝的光环一点点暗了下去,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一路败亡,剩下的62年时光(自道光驾崩到宣统退位),来自北方草原的雄健体魄在与后宫女子的柔情媚骨结合以后,皇室后代的眉目越来越清秀,身体和性格却一个比一个羼弱。他们一个比一个死得早。死亡,就像一个不祥的谶语,笼罩着整个王朝,以至于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死去之后,这个王朝连一个直接继承人都找不出来了。
这个朝代,占据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大版图,一度纵横万里如虎,却终脆弱得连梧桐夜雨、芭蕉声碎都承受不起,耀眼的荣华,转眼便是江山日暮、寒鸦夜啼,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有时充满荒谬,当一个人费尽心机地达到他向往已久的目标时,那个目标本身的价值已经悄然消解,就像我前面写过的吴三桂,我的朋友张宏杰曾这样评价他:
“他存在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在大明朝这座巨大的山体上尽力攀登,海拔的上升就意味着幸福的临近。但是,就在吴三桂兴致勃勃地攀到半山腰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脚下所踩的原来是座冰山,正在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缓慢消融。即使攀爬到最高处,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毁灭,而不是达到永恒的幸福之源。”
将吴三桂比作慈禧,显然是不恰当的。吴三桂生活在明代,慈禧生活在清代;吴三桂是男人,慈禧是女人;吴三桂是人臣,慈禧是“主子”。这决定了他们的机遇、处境,都大相径庭。
尽管吴三桂后来称了帝,但也不过是一种权力自慰而已,除了加速死亡,什么作用也起不到。然而,二者之间,还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有野心,又都不幸赶上了王朝能量的衰竭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他们赖以生存的权力也是不稳定的。
就拿慈禧来说,当她终于爬到了权力高峰,准备主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格局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变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屡败屡战的王朝,不仅没有给她带来安全感,反而让她吃尽苦头。
在历史上,还找不出几个最高权力者被打得离宫别庙,流落他乡,而她自己,竟然成了庚子之战后西方八国准备惩处的首要“元凶”,后来她让李鸿章与西方人周旋,杀了一批替罪羊,才勉强保住自己的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