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夜晚是那样静、又那样长。在黎明还未到来时,刘伯承突然被隔壁窑洞的电话铃声惊醒。他急忙披衣起床,以为是中央有什么紧急通知。通讯员急急忙忙跑进来,紧张地说:“中央保育院打来电话,叫你和汪阿姨快去一趟,华北她……”话没说完就停住了。
叶剑英指示总参谋部,将刘伯承自1960年以来的讲话汇集起来,印发军委各总部、北京军区及各有关部门参照执行。
1972年1月6日,刘伯承的情深谊厚的挚友陈毅,由于受到林彪、江青等的打击迫害,不幸离开了人世。他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这时,刘伯承的左眼视力已完全丧失。他让人搀扶着来到医院,人未进门,已泣不成声。他只恨自己双目失明,不能最后再看老战友一眼。
走到陈毅遗体前,刘伯承俯下身去用颤抖的双手从老战友枯瘦的面颊一直抚摸到冰冷的胸部,嘴里发出痛彻的呼唤:“陈老总啊,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哟!”
在场的人看着这位八旬的刘帅肝胆欲裂、痛不欲生的模样,无不潸然泪下,呜咽失声。
1973年,由于疾病的折磨,刘帅的健康状况更趋恶化,不得不住院进行长期治疗。
很快,刘帅医疗保健组组成了。由解放军总医院牟善初、黄宛、匡培根等著名医学专家组成。但由于在战争年代,刘帅创伤遍体,头、眼、脚、腿等部位都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解放后,为培养全军中、高级干部,为国防建设和部队的战略训练,他经常超负荷地工作,伤残破损的身体每况愈下。
中共中央对刘伯承的身体状况十分关心,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医院探视,医护人员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效果仍然不明显。
毛泽东得知后亲自过问,周恩来迅速作出“刘帅的病要以养为主”的指示。
然而,由于刘伯承年事已高,残弱多病的身体终于不能复原而长期卧床不起。
邓小平尚未复出,刘伯承对前来看望他的中央领导说:“我死了,希望邓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决不进八宝山,让儿子把尸体扔到荒草野地里好了。”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
一位日本学者曾撰文写道:
据传,在“四人帮”垮台后的1976年10月26日(邓小平还未复出),两眼均已失明、卧床不起的刘伯承向来看望他的华国锋提出要求说:“我同邓小平同志一起工作50多年,我最了解他。以后我死了,希望邓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决不进八宝山,让儿子把尸体扔到荒草野地里好了。”
如果此事属实,那么,这位同邓小平有着深厚情谊的老元帅的话,表明了他直到晚年仍然保持着“彼此难以分开”的心情。
刘伯承初次认识邓小平是在 1931年。当时,邓小平任中央苏区瑞金县委书记,不久因支持毛泽东“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被博古等人冠以“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领袖”的罪名而撤职批判,他的妻子金维映拿着离婚报告来到“拘留室”,邓小平一咬牙,在离婚报告上签字,从此分手了。这件事传遍中央苏区。刘伯承听说后,一伸大拇指:“是个汉子,有个性。”
不久,在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力荐下,邓小平从宁都农村调到红军军委总政治部任代理秘书长,与担任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刘伯承的忠厚、诚挚、和蔼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邓真正结为搭档是在1938年。那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担任129师政委。从此,他与担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一起工作,从抗日战争直到全国解放,转战大半个中国,前后长达13年。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差异一望而知:
从年龄上讲,刘伯承比邓小平大12岁,他们共事时,刘伯承已是年近半百,而邓小平才34岁;从出身上讲,刘伯承是老行伍出身,而邓小平是出过国、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从分工上说,刘伯承主管军事,邓小平主管政治;从性格上说,刘伯承像个慈祥的父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邓小平则恭整严肃,脸上很少带笑容,他曾对工作人员讲:“我不反对你们轻松活泼,但我就是这个严肃的性格”;从爱好上说,邓小平可以在麻将中斗法,可以在桥牌里角智,他还喜爱游泳,他曾说:“我是用游泳来锻炼身体,拿桥牌来训练脑筋”, 而刘伯承除了看书、工作,别无嗜好。
对于被全军公认为“黄金搭档”的刘邓,他们的部下有许多的描述:刘邓两人互相尊敬,互相信任。邓小平常说:“刘司令员年老体弱,司令部要特别注意哩!有事多找我和李达参谋长,他是我们的军事家,大事才找他决策。”刘伯承则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口边:“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文武双全,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他,都要听政委的。”刘伯承还有句口头禅:“政委的话,就是命令。”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