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7日文章,原题:从猪农到数学老师:外国人在华找工作 外国人不断奔向中国找工作。一些老外说没以前那么容易了,理由有签证政策收紧、训练有素的本地劳动者越来越多以及如今总体上不太欢迎外国人的氛围。但本周末在北京一酒店举行的外国人招聘会上,仍有许多人想一试身手。来者有的衣冠楚楚,有的穿破烂T恤和褪色牛仔裤。许多人都知道,有一张外国脸孔几乎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尤哈尼·洪卡宁是芬兰一名工程师,在华待过14年。他说觉得机会渺茫,“就业市场明显下滑。”对许多求职者来说,大不了教英语。但即便这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越来越多雇主要求教师资格证,政府要求犯罪记录调查、体检及更严格的入境手续。
外国求职者们也日益挑剔,如今他们宁可从事技术、营销工作,也不愿温习动词。33岁的马尔库斯·尼安伯说:“我教英语两年了,太无聊了。”
招聘者说,污染问题及中国急剧上升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吸引合格外国人才的难度。来自北美的求职者比前几年少了,来自西班牙、乌克兰、东欧和俄罗斯的求职者增加很多。西班牙人米盖尔称,“一旦欧洲经济好转,我就会考虑回去。”他目前教英语,“找工作不难,难在找到合适的。”
招聘者和在华多年的外籍雇员说,他们总体感觉如今中国对外国人的欢迎度降低了。不久前美国和欧洲中国商会的年度调查也反映了类似看法。
多数求职者二三十岁,也有些上了岁数。60岁的劳埃德称受阻于一些国际学校的年龄上限。若再找不到工作,他和妻子就回新西兰农场去。他妻子说,“我更希望自己嫁给的是数学老师而非猪农。”(作者马克·马尼耶,汪北哲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