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揭秘邓小平的儿女们现状:三个千金各有绝活(组图)

www.sinoca.com 2014-12-20  千龙网


  次女邓楠:给父亲当管家

  有一年,周恩来总理到邓家,邓小平的孩子与总理见面。卓琳介绍到二女儿邓楠时,告诉总理:这是我们家的大管家!于是,就有了总理说的一段话:我是国家的大管家,你是你们家的大管家,希望你将来也能管理国家!这话不知真假,但老一辈人的期望肯定是有的。

  许多年后,邓楠没有辜负周伯伯的期望,担任了科技部副部长,参与管理国家科技发展。

  邓楠比大姐邓林小4岁,比妹妹邓榕大5岁,从小聪慧灵巧,甜甜的笑脸非常惹人喜爱。见这个女儿天资很好,卓琳从小就培养她对物理学的兴趣,给她确定的目标就是北大和清华,结果她后来如愿以偿。

  在邓小平的几个女儿中,邓楠从小受到父母的厚爱和重视,在“文革”时,她已是家中的一个“小政治家”。

  “文革”刚开始时,北京各院校各派争论不休。一天,邓楠所在的学校与妹妹邓榕所在的学校碰到一起,结果在会上姐妹俩形成了对立面。很快,邓榕就接到妈妈的电话,让她不要同姐姐争论。无疑,邓楠是正确的。而这一种正确性来自于她经常与父母的交流和受父母影响作出的正确判断。这种正确判断使她在姐妹中有一定的权威性。那时,邓林沉湎于她的七彩世界,邓榕年龄尚小,而家中男孩子在外闯荡,邓楠便自然成为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文革”开始后,邓小平的地位岌岌可危,家中知道较早的成员就是邓楠。那几天,中央开会批判邓小平,邓楠每天从学校回来,同妈妈钻到一个被窝里,用被子盖着头,一谈就是半夜。卓琳告诉她许多不祥的征兆,并向她教授了在危急时刻如何处置的办法。后来邓小平两次受难,与家中断绝联系时,邓楠成为家中的关键。

  邓小平二度落难,邓楠受牵连也受到批判。但她很坚强,她知道自己必须咬紧牙关。突然有一天,邓公遭到软禁,母亲也不能同她们联系。这时,邓楠便显露出“总管家”的身份。她将家中剩余的资金作出安排,先是计算出每天的生活费,然后留下一点积蓄,以备应急之用。她同奶奶一起,负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中南海里住不了后,邓楠便同姐妹一起同中办人员争吵,最后在宣武门方壶斋胡同争取到两间房子,终于使年老的奶奶和兄弟姐妹们得到庇护。

  从那时起,她带领一家过起普通人的生活,到院里打水,上公共厕所,拿着粮票到粮店买米买面,到煤厂买煤,到市场排队买豆腐买骨头烧汤,到过年节时,还去排队买黄花、木耳和大料……

  此时的邓楠,显示出了小时候当孩子头的本领,让大家轮流“值班”,她总是能用“到时候一定给爸爸妈妈讲”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想父母的日子,大家见不着,全家郁闷,邓楠有办法,她就去中办要钱。拿到钱,她说父母工资不够数。她大吵大闹,说要见到爸妈的纸条才行。工作人员奈何不过,只好叫卓琳写个字条。她拿到字条回到家中,全家知道父母还活着,又会像过节一般快乐……后来,邓小平下放,兄弟姐妹接受再教育。大家天各一方。邓楠写信是最勤的,她总是履行总管职责,收集兄弟姐妹情况,向父母报平安。或者,她就催其兄弟姐妹给父母写信,不管父母能否收到,她在信中总有一句话:给爸妈写信了吗?

  苦难的岁月,练就了她的意志,也练就了她的能力,她成了父亲放心的依靠。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邓楠已非常明白事理和肩上的责任了。邓小平再度被软禁,全家又将被扫地出门时,她就组织全家同来抄家的人进行斗争,保住了住处。同时,她在和父亲临别时,以女儿的细心,往父亲口袋里放了一副扑克牌,这副扑克牌伴随着父亲战胜寂寞岁月。

  邓楠工作后同样令父母非常自豪。她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雷厉风行,几乎没人看出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她给自己规定,尽可能地早上班,晚下班,有病也坚持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能出主意、想办法。她办法多,当一般办事员时,她是领导最省心的干部;当领导后,她分管的领域又是上级最省心的部门。

  邓楠在邓小平晚年时担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她非常喜欢这个岗位和这个职责。她很自豪,父亲有一个科学的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她的工作就是把父亲的愿望去努力实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政府家底厚实 公布净资产高达106.9万亿元
下一篇:文革时的教科书:看毛语录如何融入所有学科(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