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猎比吸毒更容易上瘾
当被问及为何这部分人沉迷打猎,打猎几十年的资深“猎手”老李称很难用语言形容,“这么说吧,如果你认为吸毒和嫖娼是很容易上瘾的话,那打猎是比它们更容易上瘾的事情。”老李举例称,有人因为迷上打猎,数年不理家庭事务,和老婆离了婚。
老李对自己第一次打猎的感受记忆深刻。在追出数十米后,连打数发子弹将迎面冲向自己的野猪打死后,此前高度紧张的神经,瞬间松弛。“在看到死在自己面前的野猪后,感觉到一种生命的终结。”老李说,他就是在那一刻沉迷上打猎的,一发不可收拾。
打猎圈里有一个技术用语,叫“不见毛衣不打”,简单的理解就是必须在百分之百确认猎物后才可以开枪,而不能靠主观判断。
老李分析认为,衡阳和福建发生的打猎致人死亡的事件,主要是缺乏个人素养所致,平时没有养成很好的开枪习惯,以及贪图打猎后的分成。
老李进一步解释称,以打野猪为例,正常的打法是,在树丛中发现野猪后,要将其轰赶至林间小道上,而野猪在跑到路口上的时候,会有一个几秒钟的“发怔”期, “这个时间,才是开枪的最佳时期。”但很多新手并不掌握“要领”,在树丛中隐隐约约看到有东西晃动的时候,就冒然开枪,导致悲剧。
“当然,还有人因为计较打猎后分配猎物而冒然开枪。”老李透露,按照狩猎圈里的规矩,一起去打猎的,谁先开的枪,分得的猎物就更多,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很多人在未完全判断清楚猎物的情况下冒然开枪。
某地级市狩猎协会原会员陈峰告诉澎湃新闻,按照协会的正常规定,每个会员进来前都要接受严格的狩猎培训,各种安全守则必须牢记于心,就算进来后,也要每年参加一次安全培训。但在有些狩猎协会,因为很多会员都是有权势的人,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经过培训,因此在打猎的时候安全隐患极大。“有的人不打猎的时候,竟然也不卸子弹,直接扛在肩膀上枪管朝后,很容易擦枪走火,误伤后面的人。”
“那种非法打猎的人犯错就更多了。”陈峰说。
在自家山上砍柴被枪击致瘫痪
然而,犯一次错,便能毁人一生。
5年前,湖南岳阳发生的一起打猎致人重伤事件鲜为人知。
今年39岁的许红满,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09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正在自家山上砍柴的他,被突然而至的子弹击倒。澎湃新闻从岳阳市金盾司法鉴定所的《法医司法鉴定书》上看到,许红满被打成“右肩胛骨骨折、胸椎管子弹残留并双下肢截瘫及双肺挫伤”、“符合重伤”的鉴定。
12月5日,岳阳市新开镇信访办主任宋伟荣向澎湃新闻证实,开枪打伤许红满的人,为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职工徐南秋。10日,岳阳市文物管理处主任谭建武向澎湃新闻介绍,事发时徐南秋已退休,退休前曾在该处担任保卫科科长。
宋伟荣称,当天,徐等10人驱车来到距离高垅村3公里远的西山打猎,狩猎过程中,徐误将在树林中砍柴的许红满当作野猪开枪,从而酿成惨剧。事后,经岳阳县人民法院调节,徐南秋一次性赔偿了许红满43万元。许红满表示,因为治病,不到5年,便全部用完43万元,并欠了不少债。
出事前,许红满曾常年在广东打工,2008年回家后经营了一个养鸭场,育有一子一女。如今,瘫痪在床的他只能靠体弱多病的老母亲照顾,两个子女则由哥哥姐姐抚养。今年8月份,照顾他多年的妻子离家出走。
“出事后,我真的不想活了,很多次想过自杀,如果不是两个孩子没有着落,我早死了。”12月4日,许红满告诉澎湃新闻,除了开枪者徐南秋,至今他仍不知道当初和徐一起打猎者的名字和身份,虽找过警方多次,但遭到拒绝。直到今天,许红满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多次上访反映问题。
悲剧过后,打猎乱象仍在持续。高垅村村支书许小红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仍有公职人员周末前来打猎,村里人不敢阻拦。护鸟志愿者张志也说,打猎现象在岳阳乡村很常见,“他们不是专业打猎的,在山上到处开枪,出事是迟早的。”
“开放狩猎的结果可能就是生态灾难”
按照湖南省林业部门对狩猎协会的规定,每年依据节气的变化,约有半年的狩猎期。正常情况下,10月1日是狩猎期的开始,也是狩猎协会向会员发放枪支的日子,但衡阳猎杀村妇事件发生后,枪支发放时间仍没有确定。“可能今年不会发放了”,老李判断说。
“正当的狩猎行为既具有合法性,又具有科学性。”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原副司长王伟曾公开强调,狩猎野生动物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从我国法律上看,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一条(七)项明确将“为调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经科学论证必须猎捕的”划入特许猎捕范围。
合理打猎,虽有助于控制生态链。不过,湖南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研究员陈皓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在相关制度没有建立完善之前,强调狩猎合法的意义不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的话,开放狩猎的结果可能就是生态灾难。”
陈皓表示,在国外,狩猎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对动物的种类、大小、数量、年龄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每次狩猎前都要填写表格,打来的猎物也需要出钱购买,“总之,人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全面的掌控,而我们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这类制度。”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名字为化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