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后,天安门广场的符号意义被进一步强化,成为新中国宣扬意识形态、举办大规模庆典、阅兵及开展外交的重要场所。而开国大典,只是一个序幕。图为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的装甲部队。新华社发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逝世,50年代中国正掀起全民学习“苏联老大哥”浪潮 。3月9日下午5时,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前举行追悼斯大林同志大会。图为北京市的儿童在天安门前向斯大林遗像行礼志哀。姜伟 摄

在1950年代,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狭窄的广场从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安门大方块(Tiananmen square)。而数次的改造扩建,无一不是以政治为核心。1950年,因广场旗杆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不够将来要过游行队伍的宽度,天安门前的华表和石狮子被移动了6米,这曾引起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不满。画面远处广场上的中华门,曾是明清民国三朝的国门象征,分别叫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1959为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被拆除。如今是毛主席纪念堂一带。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 摄

为迎接十周年国庆,1958年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拆除了中华门、棋盘街及广场上的红墙,最终达到宽500米,长880米,总面积达44公顷,是俄罗斯红场的9倍。建筑师陶宗震曾建议把宽度压缩以适应周边道路的连贯,被告知:“不能动,这是毛主席定的。”同时,广场上竖起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两侧建起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军事博物馆,奠定了广场作为政治中心的基调。图为在国庆10周年前夕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杜海振 摄

1966年10月5日,等待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在天安门前宣传毛泽东思想。在“文革”初期,毛主席前后8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共1200万余人。翁乃强 摄

1976年4月4日,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4月5日清早,广场上的悼念花圈全部被清空,宣传车广播着清场的通知。但天安门广场人群越聚越多,喊着口号:“还我花圈,还我战友”。两年后,这次事件被平反,定性为一次革命行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