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选择:共同体战略
如果看清了这个大势——美国体系周期将告一段落,中国的大战略就应该根据局势的变化,做出新的选择。
中国领导人最近提出,要建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审时度势的战略判断,应该把“建设共同体”作为中国的大战略。既然判断美式全球化正在走向终结,世界未来可能走向区域化,形成若干个经济圈,那么顺理成章就应该推进共同体建设。因为只有在共同体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巩固的经济圈。所以,“共同体战略”应该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
推进“共同体战略”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自立”,另一个是“合作”。自立是说,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是世界体系中的平等一员,是多元文明中的一元,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一极。这里面有两个意思:第一,我是谁?要有清醒的主体意识。第二,要有自信。我就是我,我要自立。
合作是说,既然是“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必须学会跟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其他文明共处。尤其在今天,面对人类共同的全球性大问题,环境、气候等,单一文明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有多文明的生存智慧才能解决。所以必须相互尊重,还要利益分享,这一点很重要。因此,要尊崇文明多样性原则,尊重世界各国,开展全球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这当中,中国不要试图当老大,而要守己一元,安于一极;自立而不自闭,更不能自傲;合作而不失本。要有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乐于为人类做更大、更多的贡献。坚持这两条原则,有利于推进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在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时,正值全球化景气周期。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纳入全球体系,那时如果不开放,就会丧失机遇。但到2008年危机后,全球化进入退潮期,此时还指望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寄望于全球化的解决方案,就是一厢情愿了。时移境迁,再刻舟求剑,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危机时刻,要有断缆的准备。就像在冬天要知道关窗,以免感染风寒,在全球化退潮期,要适时调整原来的战略。选择“共同体战略”,正是适应变化了的全球形势的需要。
在危机背景下,需要加强全球合作,以邻为壑对谁都不好。但经过几次G20峰会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口惠而实不至,由于一些拥有国际货币主导权的国家大量发钞,特别是美国通过QE等方法向外转嫁危机,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选择抱团取暖,通过国际合作来保障自身利益。
建设共同体是一种国际合作方式,利益与共的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与共的就是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是以合作解决自身发展和安全问题为主的国家联合体,不强调针对第三方,但如果第三方搞破坏,也要联合发声,团结应对。从这个意义说,共同体是一种新的“盟”,但没有传统盟国的排他性特征。它超越了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军事同盟,占有道义高度,更符合当下与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这是中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创新,我们应该积极推进。
“生存发展一体”的国家安全战略
如果说,共同体战略是中国的大战略选择,那么中国在面对全球危机和自身发展问题时,还应该有国家安全战略,以应对这些挑战。习近平主席4月15日在国家安全会议上提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我认为,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出了“生存发展一体”的国家安全战略。
“生存发展一体”的国家安全战略,核心是生存与发展并重,把发展与安全作为整体来把握。保证国家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但不能与发展分离。在今天的世界上,国家不保持发展,就难以生存,特别是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努力发展固然少不了挨骂、挨整,若一松劲落后了,还会挨打。所以,必须要做到生存发展一体,或发展与安全一体。要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在实际施政过程中做到相互协调、统一运行,一体化推进。不仅要军力强大、慑止入侵、防止颠覆,还要遏制腐败、社会安定、舆情平稳、生态良好。在持续发展方面,要保障资源、维护市场、优化环境、通道畅达,还要军民融合、民心安定、化解危机。
概言之,面对正在发生巨变的全球局势,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选择“共同体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应该是发展与安全一体。如果做这样的选择,就能适应世界大势,就是在一超、两洋之后,出现天下三分或多分的局面,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国在这个多极世界中应该有自己的地位,中国文明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这需要中国自己先做好准备,朝着这个方向走。
以前我们在国际合作中比较讲经济,不太讲政治和安全,现在看来,任何国家的安全观、发展观,都是发展安全一体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区域化时代,中国的安全战略,一方面要守住自家的安全边界,保证生存;同时对可能的经济利益圈有所拓展。具体讲,陆上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是海陆两栖的国家。中国背靠昆仑山,面对太平洋——这是毛泽东以前就讲过的,所以必须倚陆向海。从地缘的角度看,中国没有美国的两洋之利,却有陆海两通之便。
中国没有控制全球海洋的目标,我们只需要有限的海权,主要是周边海域的安全和航路的通畅。这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极为重要,我们要有能力控制与中国重大利益攸关的海域。
陆上安全与通道建设应该成为重点。但这不是只靠中国一家的力量来完成,可以开展国际合作。亚信是非常好的合作机制,区域的发展安全一体也应该通过合作来解决。“一路一带”战略,就是合作发展和合作安全的设想。习主席上任后特别强调周边,很多阐述都体现了一个精神:中国愿意合作,愿意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大国仁而小国智的亚洲,应该是比在美国强权体制下更安全也更繁荣的亚洲。
建立自信、内修民生、外引资源、制造为本
中国要坚持先谋不败而后求胜的战略思想。中国的战略原则应该是,狠下内功,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目前最重要的,是丢掉春天很快就会到来的幻想,做好应对危机冬天的长期打算和准备。主要是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自信,二是内修民生,三是外引资源,四是制造为本。
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激发独立自主,或者说,能否自立取决于是否自信。以前我们的现代化话语是,西方先进,我们落后,所以要接轨。前几十年我们都是这么想的,人家也确实展示出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走到今天我们发现,人家那儿也出了问题,难以为继,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堪称奇迹,我们起来了。这种进步体现了中国道路、发展模式和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或者是适应性,是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节的结果。我觉得,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最大成功就是适应变化。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行不行?我们自己要有判断,不能被人忽悠。13亿中国人要照搬西方式的现代化、走西方的路肯定不行。奥巴马说了一句实话,中国人过美国的日子,世界支撑不了。我们说建立自信,核心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能不能适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挑战?能不能成为人类发展、文明延续的一种选择?以前西方认为中国经济不行,现在承认中国式市场传统与全球化的混合很有竞争力。事实证明,兼顾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市场与政府、实业与金融、中心与边缘、当前与长远的混合模式,推动了中国这样巨大人口规模的国家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它为处在世界体系边缘地带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为抑制全球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痼疾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选择。
有人说,中国政治不行,软实力不可能赶上西方。那我要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一政治体,已经运行了数千年,难道没有它的合理性吗?《礼记·礼运》中记载着关于“大同”的思想,证明中国的政治理念长期领先于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面包含民本思想、政治制度、福利社会、和谐社会,等等,都体现了政治智慧。比如天下为公,是很好的政治理想;选贤与能,这是官员选拔方式;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不是现代福利社会的标志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既是绿色生活理念,又有公共道德的要求。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这就是和谐社会。我们的历史文化中有这些好的价值理念,如何今天就不行了?
当然,我们不是说中国现在已经很好了,没有改善之处。恰恰相反,中国今天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仓廪实而知礼仪”,文化要有基础,要积累,中国的现代文明也在积累中。西方人不要小瞧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明完全可以提供一种在现代条件下,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生存方式。我们有这个自信,也有文化自觉、文明自觉。
中国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内修民生,共同富裕。这样做有纠偏的意义。过去30年是经济起飞阶段,起飞阶段的特点是,要把一切阻碍飞行速度的重物都扔掉。但是飞了30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腐败、污染等,这时候需要很好地进行清理。前30年的改革相对重效益、亲资本,使得资本在中国社会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强势;现在的政策应该转向重公平、偏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现在做的一些惠民的事很得人心,要继续内修善政、内修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理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