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越过巷口的部队大院,树荫浓绿,一片宁静。
邓小平一家1977年迁居于此。在其后的第一个10年里,这位倡导实事求是的政治家,带领中国勇敢地脱离了计划经济的教条,向市场与计划兼备的创造性体制摸索前行。
第二个10年,他不停地将社会思潮从“左”或右的边缘拉回——这个“小个子”竭尽全力,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速的发展阶段,又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隆隆前行。
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生活无不与邓小平有关。
我们这个时代必须求解的每一个重大难题,也几乎都在他最后10年的思虑之中。
不过,解决吃饱饭、穿暖衣这类曾把执政党逼进“死角”的问题已不在其中,他心中所想的是更广阔的中国未来。
他思虑深重,不过这未必代表着他打算搭建具体的框架。因为他常说,子孙后代比我们更有智慧,下一代比我们更聪明。
更重要的是,在这位政治家的设想中,国家的治理、执政党的治理,都应该落实到一套更加成熟、有效的制度上。
在他诞辰110年、辞世17年之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执政党的自我革新,依然惊心动魄。求解时代难题的努力,正在继续。
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1988年,邓小平“全退”前一年,抢购风席卷中国。
这一年上半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幅度达到12.7%。许多城市爆发了抢购风潮,有的居民一次购买400盒火柴。
即使如此,为了防止紧缩带来的经济下滑,8月中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还是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这个方案提出今后5年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逐步取消价格的双轨制,有条件的产品价格逐步接近国际市场价格。”
是为“价格闯关”。
当月,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幅度为23.2%。
一个例子是中华烟。本来原国家物价局起草调价方案时主张稳步前进,先调后放:由每包1.8元先提到4元,市场稳定后再完全放开。
但价格放开后名烟名酒价格扶摇直上,中华烟涨到10元,茅台酒从每市斤20元涨到300元,各种产品涨价幅度都在5倍甚至10倍以上。
名烟名酒大幅涨价,又带动了已经放开的其他商品价格过多上涨,终于造成了这一年夏秋之际的全国性大抢购。
原国家物价局局长成致平曾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1988年出现的明显通胀其实由来已久。
1984年起银行现金净投放即大量增加,1983年到1987年从90.7亿元增加到236.1亿元;从1986年下半年起,固定资产投资又出现过快膨胀,1986年比上年猛增477亿元,1987年又比上年猛增621亿元。
在此背景下,中央仍决定价格闯关。这是一个包括物价、工资在内的总体价格改革计划,希望用“涨工资”抵消放开物价带来的价格上涨。
邓小平显然是支持“闯关”的。在过去的4年里,他强力推进并奠定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基础改革,如从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到合资企业。
比如安徽芜湖的年广久,因瓜子生意实在——每次都多抓一把给顾客,被称为“傻子”——越做越大,开始雇工,被认定为“资本家”。
邓小平说:“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78-1988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5%。特别是1984年之后持续的两位数增长,为改革开放的合法性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据珠海市原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向本刊记者回忆,1984年邓小平首次考察珠海后,这个特区城市全面加速,当年GDP比上年增长107%。
公开的反对声音湮没不闻。
除了经济改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也在1985年提了出来。这对于邓小平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他刚恢复工作时的“我看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到“至少几年内打不起来”,后来“可以延缓”——至此终于改写了对战争与革命的判断。
也是在1985年,他对解放军提出了要求:军队要忍耐。
1988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物价改革以前就有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理得不够妥善,现在需要总结经验,继续前进,控制总需求的膨胀,控制发展速度。
10天后,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转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1988年的“价格闯关”,承载了太多争议。今天看,它也成为狂飙突进的改革“点刹”的信号之一。此后的一系列大事件,引发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于中国更深刻的思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