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山红楼结情缘
1995年1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红楼,正面临被拆危险》的报道,副题为“港议员呼吁保存孙中山香港故居”,全文如下:
香港讯 香港屯门区多名议员,最近正在发起一项保护孙中山当年在香港的一幢旧居的行动。这幢被称为“红楼”的孙中山旧居,位于香港屯门蝴蝶湾区域市政局骑术学校附近。有逾百年历史。据传,当年孙中山曾在那里召开军事会议,策划广州起义。此处曾还一度用作军火库,将军火经蝴蝶湾运至内地支援辛亥革命,故历来被公认为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处革命遗迹。
近日,红楼的业权人,入禀法院,要求收回红楼,改为别用,甚至可能将它拆除。为此屯门区议会的多名议员已联名向港府提出呼吁,要求保存这一古迹,并明确列红楼为香港的一级古迹。
上述报道中被称为孙中山旧居的红楼,位于屯门青山湾西面的白角,坐落于龙门路,背靠青山。红楼因在青山农场,又名青山红楼,原属香港商人李纪堂的产业。据传李纪堂在前往日本的轮船上与孙中山相识,交谈投机,被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折服,不但加入兴中会,还把青山农场提供给革命党人,作为军事训练、储存武器的秘密基地,成为捐助孙中山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最多者。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在这里策划反清武装起义。因青山红楼是一处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文物,故有关它存亡的报道,一时不知牵动了海内外多少敬仰孙中山人士的心。
其实,青山红楼不仅是孙中山在香港的旧居和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基地,而且是孙中山与陈粹芬结为革命伴侣、从事反清事业的纪念地。
陈粹芬(1873一1960),原名香菱,又名瑞芬,人们以排行称呼“陈四姑”。她原籍福建厦门同安,父亲是位郎中,五口通商时父亲随厦门商人来到香港,所以她出生在香港新界屯门。据说福建同安人爱国华侨陈嘉庚是她的侄辈。由于她早年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的时间较长,因而常被误认为南洋人。
陈粹芬(1873-1960) ,原籍福建厦门集美,出生于香港。父为中医。她排行第四,人称“四姑娘”或“陈四姑”。1892年,经孙中山好友陈少白介绍两人结识。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10多年。
1935年,陈粹芬(三排左一)与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三排左二)等在广州合影。
陈粹芬身材适中、眉清目秀、贤惠娴静、吃苦耐劳,由于家贫、父母早亡,未曾读过书,因而有人说她不识字。但陈粹芬是那个时代富有爱国思想的新女性。据孙中山的曾侄孙,也是陈粹芬的外孙孙必达先生说:“陈粹芬是个很容易接受摩登事物的人,在当时可说是勇敢的新女性,她懂得骑马,也会开枪,在那个时代来说是相当少见的。”
有人说红楼是“一座青砖古屋,楼高二层”,但据陈粹芬回忆,红楼是以红砖砌成而得名,距屯门不远,当年靠海边,填海后已离海边一里许。她称红楼为“民主革命的摇篮”,当年革命青年来红楼见孙中山多是在夜间乘小船来的。陈少白、尤列、陆皓东、冯自由、郑士良等常到红楼与孙中山聚会,商议推翻清朝的大计。另据记载,1911年4月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在红楼住过,并在那里策划过革命事宜。
红楼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向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早在1968年就在红楼一带建成中山公园,除在其旁立有一尊孙中山左手插进裤袋、右手拿着文件的全身塑像,并建有一座“孙逸仙博士纪念碑”,碑文简述孙中山生平事迹。此外还有刻有孙中山遗嘱与墨迹“广慈博爱”的牌匾。1995年,港英当局将红楼及青山农场列为法定古迹。
那么,孙中山与陈粹芬是如何相识的呢?
1891年,孙中山在西医书院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陈少白是他在学校最亲密的朋友。一天,19岁的陈粹芬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由陈少白介绍她与孙中山相识。初次相见,孙中山即向她表示要效法洪秀全、石达开推翻清朝。出身贫困的陈粹芬深为孙中山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参加革命。不久,志同道合便使陈粹芬与孙中山结成革命伴侣,追随孙中山鼓吹革命思想。后来他们在红楼租屋住下,更是相偕奔走革命,共同筹划反对腐朽的清政府。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