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许多地区都存在双核心区域,比如辽东半岛的大连和沈阳,山东半岛的济南和青岛,浙江的杭州和宁波,成都和重庆等等,社科院陈耀研究员的看法是,“级别相近或者相同的地区,一般是竞争大于合作。”
2005 年国家批复北京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北京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2006年,国务院给天津市批复中,又明确将其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努力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和北方航运中心”。河北则定位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至此,在国家层面终于对北京、天津和河北进行明确地区分和定位。
定位虽然明确,但在中国现有行政体制格局下,双龙头地区行政级别相当,双方要进行合作,必须要形成一套具有约束力的机制。各个地方政府都是一级利益主体,提到发展肯定首先以自己地区为出发点。这导致多年来,天津和北京在经济发展上冲突大于合作。
双龙头的竞争效果,更让处于夹缝中的河北无所适从。孟晓苏的一个同学曾经在河北廊坊做市长,虽然一度廊坊的房地产市场火爆,但市长依然很发愁:怎么能让北京把路修过去呢?
“我说你知道北京和河北是什么关系吗?是情敌关系啊,他听完就明白了。”孟晓苏说,“地方行政力量反而阻碍了总体规划,这就考验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直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出面,京津冀三地才“茅塞顿开”。
“‘行政副中心’ 是保定自己的构想”
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中央领导人的具体指示下,由中财办牵头,包括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几个部门开始在京津冀地区展开一系列调研。“主旨是在北京周边选几个中型城市,和北京拉开距离,用轨道交通的方式进行串联,把北京人口疏解出去。”一位参与调研的消息人士透露,“北京的想法是疏解500万人口到周边。对这些周边城市,北京给一些优质资源,比如迁过去燕山石化以吸引一部分产业人口,这是北京自己的构想。”
中财办有个想法,希望在北京周边扶持几个大城市,承接北京的人口和产业转移。“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一位领导曾经透露,他们考虑过包括保定、秦皇岛、张家口等城市,就是要和北京拉开一点距离。”上述消息人士拿首都第二国际机场为例,“那个地方离北京太近了,还没有出七环呢,中财办觉得要在那里建设新城,过几年连上了,又成了摊大饼了。”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听取京津冀三省市汇报以后讲了7点意见,正式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
“以前是环首都经济圈,现在是协同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保定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对接北京问题上,保定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搞了些研究、规划,结合产业搞了一些承接平台”。
但此时保定仍未浮出水面。直到两会结束后,《财经》杂志报道,京津冀三地已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省保定市作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虽然保定否认了这一说法,但保定市的行情一夜间被抬高,保定楼市“疯狂”涨价,有“土豪”一口气买下10套房。
“保定先期报了一个方案给中财办,行政副中心这个概念是保定自己的构想。”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本来方案尚在讨论过程中,媒体报道出来后,让保定比较被动。”
直到3月26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完全不见“政治副中心”的说法,却明确“保定市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
“可以开口要, 但人家不一定给”
依照媒体解读,“畿辅”有两层含义,一是环首都周边城市,二是保定历史上是直隶总督府所在地,直隶省当时别称就是畿辅。
保定城市人口是1100万,面积2.2万平方公里。它与北京、天津形成三角形,从空间布局和交通上有天然优势。
“保定有优势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纺织业、食品、建材和新培育起来的一些企业,和北京对接的央企保定也是全省最多,有20多家,33个项目。”保定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军认为,保定还有人才优势,有17所大学,22万在校生,“所以我们提出成为首都经济圈核心区”。
在规划层面,“畿辅”和“节点”一直是清华大学吴良镛及其团队宣扬的概念。正是在吴良镛主持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畿辅新区”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吴唯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理想状态是形成一个“以大城市为核心,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地区”,既有网络,又有节点,节点有大小、有等级,通过空间交通相联系,“每一个节点应该形成自己的位置、主要功能。以首都为例,除了北京中心城区是国家的主要核心之外,其他的一些部分就不必都在中心城区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