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10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由地面公交承担较为合适。而北京地铁过多承担了短距离的出行,乘客一次出行乘坐距离在6—14公里的比例约为35.9%,造成了公共交通使用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据了解,随着轨道网络格局的逐步形成,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客流从公交转移至地铁。
与地铁客流年均增达30%相对照,公交客流不仅没有增长反而略有下降,这也使得公交的运力出现闲置。北京市地面公交目前的日客运能力达到1700万人次,而实际每天在1300万人次左右。根据北京市公交发展状况,2017年之前不需新增车辆。
“缓解地铁高峰压力将会采取综合举措,包括加快快速公交车道的建设。保证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就可以将部分客流重新吸引到地面公交上来。”马伯夷表示。
三问 出行成本会激增吗
专家建议对困难群体定项补贴
地铁上班族小叶算了一笔账,“每次2元,每天4元,一个月最多120元,我每月工资5000元,出行成本占2.4%,我还可以承担。涨到3元,每个月多60元,也还凑合。”
据了解,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出行成本占平均收入水平的10%以下比较合理。目前北京市民的出行成本所占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
像小叶这样的上班族很多,每天从郊区挤入市中心,有的甚至要横跨北京城,出行距离达三四十公里。由于方案尚未出台,人们普遍觉得高峰期涨到三五元也不会放弃地铁,“毕竟离得太远了,地面公交太慢太堵,保证不了上班时间。”
对于路远的上班族而言,他们最担忧的是按里程收费。有人抱怨,“地铁要是涨价,我们这些离公司远的上班族可怎么办?按里程计费,一天20元,本来工资低才住的远,现在生活成本更高了。”
有专家建议,可仿照国外一些城市鼓励错峰出行,实行“有涨有降”的票价政策。对此,小叶表示,“如果为了省点钱而赶在高峰期前坐车,这样睡眠时间就会减少,太累了!”
徐康明建议,可以出台一个整体的价格调整方案。针对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远距离“上班族”,可以采取定项补贴的形式,防止出行成本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压力。也可以仿照国外一些城市为了鼓励错峰出行,采取了正常票价基础上,在非高峰时段降低票价或者免费的方式。
“既然要涨价,能不能更安全更舒适?” 这样的呼声,也客观存在。
过去,车站的站台、通道和列车运载能力处于严重超饱和状态,给运营组织和列车运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乘客排队时间过长,车厢过于拥挤,列车经常需要站台人员用力推乘客才勉强关上列车车门,有时造成车门或屏蔽门故障,延误出行时间。
对此,马伯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票价发挥杠杆作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改变出行时间分布,使地铁出行更加安全、准时、舒适。
目前,方案仍在酝酿。相关人士介绍,主管部门制定出价格调整方案草案后,还要通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审核、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价格听证会进行听证等步骤才能够最终执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