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后第二年,即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带病访华。接下来的三张都出自随行的玛格南摄影师布鲁诺·巴比之手。这一张上是几张年轻稚嫩的脸,尽管已经到1973年,仍然有红卫兵进京,到天安门瞻仰他们心目中的毛主席。摄影|Bruno Barbey
文革十年是中国服装史上独具审美倾向的十年,蓝、灰、绿一统天下。穿绿军装、戴绿军帽、挎“为人民服务” 包,是时尚标签,应了毛泽东那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图为1973年天安门广场上的空军,他们的装束被认为是当时的时尚。摄影|Bruno Barbey
在蓝灰绿大行其道的岁月里,出现一抹亮色已是不易。而一群人一起穿格子上衣、花裙子,绝对是“挡不住的春光”,晃眼地靓丽。图为1973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欢迎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的人们。摄影|Bruno Barbey
文革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西方摄影师的记录表达了他们观看的倾向性。另一个例子是: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来华拍摄《中国》。这部长达3个小时40分钟的纪录片,后来所遭遇的大批判让他不知所措。图为1973年的天安门广场。摄影|哈里森·福尔曼
文革后期,1974年,“四人帮”发起“批林批孔”运动,将矛头对准周恩来。早在1972年,周恩来就罹患重病,1976年1月8日撒手人寰。图为1976年4月4日,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讲演者事后被抓,天安门事件平反后被释放。摄影|李晓斌
周总理与世长辞后,1976年清明节,人们写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诗词,在天安门广场悼念他。这些诗歌有的被当场朗诵,有的被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有的被私下传抄。人们借诗歌表达对总理的怀念、对时局的不满。图为1976年4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传抄诗歌的人们。摄影|李英杰
继周恩来去世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举国同悲。图为9月10日的天安门前,毛泽东画像披上黑纱,人们鞠躬悼念。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