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画像并非一直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只是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才悬挂。文革开始之后,毛泽东的画像才天天都挂在那里。图为1956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单位举办的环城赛跑,运动员从天安门广场出发的情景。供图|吴雍/FOTOE
这一张,天安门城楼上依然没有毛泽东画像。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上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在国家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为主体的情况下,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为补充。图为一个小贩坐在天安门广场上卖萝卜。
中共八大召开两年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大炼钢铁”、“以粮为刚”、“以钢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当时的口号。图为1958年天安门广场上的民兵。摄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之后,1966年5月,文革爆发。“批斗”、“示众”成了“反革命分子”的家常便饭。1968年起在各地、各系统都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教育和文化单位控制局面,维护秩序。图为文革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红卫兵是文革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以青年学生为主。他们盲目、无知、破坏力强,以“破四旧”的名义修改路名、焚烧图书、捣毁文物、抄家侮人、冲击党政机关。图为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毛泽东曾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摄影|翁乃强
红卫兵极端推崇毛泽东,毛就是他们的信仰和宗教。这些红卫兵后来成为上山下乡的主力。图为1966年10月5日,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参加革命大串连来到北京,自发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天安门广场表演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忠字舞”。摄影|李振盛
轰轰烈烈的红卫兵运动在70年代初趋于平静。1971年,仍然与苏联处于交恶状态的中国开始寻求与美国的关系,“乒乓外交”和基辛格访华,预示着中美关系解冻。1972年,尼克松访华。图为1971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口号。摄影|William A. Joseph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