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地位更需常态退出机制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党员质量也有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相应地,中共党员退出机制也应更严格。
一是惟一执政的政治地位,要求克服入党动机的功利性。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掌握着各种政治资源甚至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因而加入中共存在一定的获利性,比如担任国家公职的机会和利益。因此在逻辑上,某些党员的入党动机存在投机牟利的可能。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格格不入,是长期执政的中共在党员管理中必须加以警惕和克服的消极现象。
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要求党员的纯洁性。一是信仰的纯洁性,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二是利益的纯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和政策规范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三是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求党员的先进性。思想先进性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道德先进性表现为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道德和价值体系,行动先进性表现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西方政党不具备中共上述政治地位和政党性质,因而对党员质量要求相对较低。但二者存在着相同的时代特点――现代性,即都是现代政党,因此要求充分具备开放、包容和自信等现代政党气质。“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现代性,首先就要考察其是否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能以包容和自信的宽宏精神赋予并接受公民入党的自由和完全的退党自由。这也是建立、发展和完善党员主动退出机制的基本根据之一。
常态党员退出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自愿退出与被动退出并行的原则。现代政党应当具有开放包容气质和海纳百川胸怀,应赋予其成员完全的主动退出自由。中共党章虽然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但在现实中,“自由”退党和被动退党一样,都会面临严重的不利后果――某些正当权益,甚至宪法规定的某些公民权利往往难有保障。党员自愿退党不应该是政治污点,其公民权利不应受到任何损害。即使对于那些被劝退、除名甚至开除者,只要没有违犯国法,其正当权利也不应该受到损害。只有善待退党者,党的退出机制才会正常运行,才会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普通党员和干部党员区别对待的原则。中共惟一执政党的政治地位、性质与宗旨,要求对不合格党员要坚决清退,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维护党的廉洁形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8000多万党员中绝大多数是普通党员,位高权重的是极少数,有一官半职的也不太多。但是,这相对少数中不纯洁、不清廉、不合格的占比却相当大,对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因此,对普通党员中的不合格但并无严重过错者应以劝退为主,必要时可以除名或不予登记;对于那些因理想信念改变而要求退党者,应该尊重其选择;对于干部中的不合格党员或者腐化堕落者,则应采取坚决、严厉的组织措施。
第三,遵循正当程序规则。由于中国的特殊党情、国情,党员身份与政治前途难分难舍,因此,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慎重严肃,必须将程序正义作为党员退出机制之魂。当前相关文件规定的党员退出机制的主要理念是民主原则,民主评议是认定并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主要形式,但是过度依赖民主原则会有“产生多数人暴政”的风险。所以,党员退出机制必须引入正当程序规则,使之与民主原则相得益彰,只有保证程序正义,才能实现实体正义。
(作者分别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导;西南政法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
原标题:党员队伍的质量、份量和能量
作者:中共普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陇贤君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党员队伍“瘦身”成为新形势下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首先,党员数量与质量不匹配。一些基层组织为追求政绩,降低标准快速发展党员,导致党员队伍增速虚热虚胖、影响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党员数量与份量不匹配。部分党员党性不强,美化资本主义、神化封建主义、丑化社会主义,吃喝玩乐说大话、耍大牌,拉关系、找门路、抢位置,对百姓冷暖不闻不问,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第三,党员数量与能量不匹配。部分党员长期不学习、不进取,上不掌握政策、下不了解民情,话不会说,事不会办,直接导致党员不能释放与数字对等的正能量,弱化了党的凝聚力、执政力。
围绕强质量“瘦身”。以“瘦身提质”为重点,严把党员入口关。一是建立发展党员征询制度。建立科学的甄别培养制度,坚持标准、注重质量、群众公认。二是建立发展党员票决制度。实行无记名投票等方式,使通过、批准新党员的程序更加规范化、民主化,更具科学性、公正性。三是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因不坚持标准、不按规定程序、把关不严或弄虚作假导致新发展党员作用发挥不够好、社会反映比较差的基层党组织、入党介绍人、审批人追究责任。
围绕增份量“瘦身”。必须通过考核与监督,下决心清除劣质党员,提升队伍质量。一是建立量化考核党员制度。根据党员义务和岗位职责,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做什么考什么;注重考核指标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考核细则;注重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形成一个固定的考核程序;注重考核过程的“群众性”,坚持群众参与、群众公认。二是建立日常监督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监督制度,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责任审计、财产申报等制度,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监督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防止“弱监”、“虚监”和“漏监”。三是健全党员清除机制。按照党章要求,规范不合格党员退出的工作流程,确保处置不合格党员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不断净化党员队伍,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围绕正能量“瘦身”。一是建立党员实践教育制度。着力务实管用,让党员走出去,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在贴近群众、转换角色中接受教育。二是建立党员分类培训制度。根据不同身份、不同行业的党员知识需求,在培训内容上加以突破。三是建立荣誉党员制度。可探索建立荣誉党员制度,适当划分农村、机关企事业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到一定的年龄段后不再参与或干预党内重大事项决策,防止把执政党搞成政治“俱乐部”、“利益共同体”。
原标题:别把党员身份当成时髦标签
作者: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组织部长王志宏
我们党历来都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延安时期的“整风”,到近年来的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再到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从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到党员日常管理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严密的政治纪律的党员队伍。那些把党员身份当成时髦的标签,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是“玩票”的人,从来都与党纪、党规不容,从来都不会被认为是合格党员。
党员入党后也并不是进入了“保险箱”。我们党一贯坚持从严治党,早在1945年的七大党章中就有对不合格党员、俗称的“三不”共产党员的界定和处理办法。这一规定,表明我们党历来对待不合格党员都是态度鲜明的,那些“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躺在党员的身份牌上睡大觉,甚至把党员身份当成是“护身符”的落后分子、腐化堕落分子最终都将会被清理出党组织。
然而,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员队伍建设不可否认出现了一些问题:“粗放型”发展党员的方式,造成一些地方为追求党员数量而“降格以求”,片面以能人、富人等所谓“成功人士”身份代替党员标准;在党员教育上,有的以传统的简单说教为主,方法陈旧,搞形式、走过场,导致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在党员监督上,奉行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愿、不敢接触矛盾,把党员出口收得“很紧”,客观上为党员队伍的健康“瘦身”制造了障碍……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不是主流,但也严重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原标题:警惕“四无”党员干部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王立
作为一名检察机关的党员干部,从检察机关查办的一些职务犯罪的案件来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蜕变过程令人心痛。仔细研究他们蜕变的过程,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这些党员干部身上逐渐暴露出的“四无”特点。
心中无“魂”,放松理想追求。一些党员干部整天忙于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没心思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却热衷于钻研官场厚黑学、风水学等,再加上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思想的侵蚀,就会逐渐淡薄政治意识,放松理想信念追求,面对歪风无动于衷,听任错误思想传播不加抵制。
目中无“人”,严重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眼睛只往“上”看,大部分心思花在投机钻营上,甚至为了跑官被诈骗钱财,把民众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攫取利益的工具,对民众的诉求视而不见,对民众的呼声听而不闻,民怨已起还不在意,矛盾已酿毫无察觉。
胸中无“法”,贪污腐化严重。一些党员干部逐渐疏于对恢恢法网的敬畏。他们对法纪的态度多数是从敬畏转变为漠视,认为小节无害,对违法乱纪行为能否被查处存在侥幸心理,明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却仍然贪图居心叵测者的“糖衣炮弹”。长此以往,最初对恢恢法网的敬畏,逐渐被对安逸生活的贪恋所湮没。
脑中无“德”,特权思想泛滥。一些党员干部逐渐疏于对为官之德的培养,他们往往是从思想滑坡、道德失控、官德丧失慢慢演变而来。有些干部喜欢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监督,好像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一种极其错误、有害的认识。权力不受监督便会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便会造成特权思想的横行。而事实一再证明,主动接受监督的干部较少犯错误,拒绝接受监督的干部很容易走向腐败。
(原标题:学者建议将中共正式党员数量缩编3000万左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