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东部的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仅有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但现在,这片土地正被寄予厚望,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在上月底的一次基层考察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是在这片土地上鼓励支持上海积极大胆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作为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5位企业代表之一,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现在仍记得听到这番话语时的振奋心情。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连连称赞,用开放促改革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
“没有深圳的开放,哪有80年代的改革?没有浦东的开放,哪有90年代的改革?”王新奎说。
这位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还记得自己30年前在香港受到的冲击。在香港中文大学一间普通的小卖店里,他看着琳琅满目的货架,觉得“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商品”。当时,封闭了30年后,全国都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僵化步伐中,只有毗邻香港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尝试迈出了开放的步伐。短短几年,那片面积仅有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并且产生了让国人为之目眩的财富。
带着羡慕的心情,1980~1990年间,王新奎不知道去深圳考察、学习了多少次。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也不断体会到“开放”所带来的变革成果:上世纪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让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国际地位显赫的金融中心;进入新世纪[0.46% 资金 研报],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越战越勇”,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他说:“就像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那样,‘开放本身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红利’。”
在十八大闭幕6天后,李克强就主持召开改革座谈会,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而在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基层调研中,他仿佛为民众翘首以盼的新一轮改革找到了一条明晰的通道――进一步扩大开放。
李克强说:“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就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革来扩大开放,让跨国公司的亚太地区总部能向中国地区转移,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
他指出:“中国的服务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要发展服务业,还要用开放来倒逼。”
他强调:“中国不能害怕开放,要一步步向前。中国走到了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上海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实验这件事,要用开放促进改革。”
同样在座谈会现场其他几位代表也在期待综合保税区的进一步开放。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徐峰精打细算地跟记者分析:开放的自由贸易区是个引子,能够拉动其他消费,带活整个上海、整个中国的经济;上海市机械设备成套(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严锦顺则评价说,这对上海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对全国的未来发展也很会带来示范效应。
在王新奎看来,在28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上孕育的这场新一轮开放,不仅可能为其他沿海省份的转型提供经验,在国有企业改革、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等方面,都会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推动。
他说:“开放最后留下的,不是一片楼、一座城,而是一种体制的力量。”
这位66岁的老人期待政府能用当年的勇气和信心来推动新一轮的开放――就像30年前的蛇口一样。事实上,最初仅有两平方公里的蛇口不仅在开放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它也像是一个小小的支点,撬动了中国持续30年的改革和高速发展。
在上海的座谈会上,李克强也提醒与会者,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就是由四个经济特区的沿海开放带动的。
他说:“现在看来,用开放促进改革,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动力。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改革将释放巨大的红利。”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