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真相的腐败黑洞
河南大饥荒的因果报应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蒋介石任中国战区(包括泰越)盟军最高统帅。后美国调任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该区美军司令。这年春天,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作战,同古战役和仁安羌大捷昙花一现之后,中国远征军开始溃败,10万远征军入缅甸作战,5万人葬身缅甸的雨季热带森林中。就在这一年,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爆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大饥荒爆发。
蒋介石为何对河南的大饥荒置若罔闻?为何对赈灾不力?这背后有怎样的隐情?
从抗战开始到1942年,河南的出兵出粮都是全国第一。这样的粮源兵源重地,在蒋介石看来,应当太太平平才够面子(即使不太平,也要粉饰太平)。由于国民党地方官员时有谎报、瞒报灾情的事情发生,蒋介石对灾情的电报的确不相信。
另一方面,在蒋介石看来,河南是中日军队角逐的主要战场,而非相对稳定的大后方,他随时准备放弃河南。因此,他提出“不让粮食资敌”的口号,一面将河南农民搜刮殆尽,一面随时准备抛弃这三千万子民。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他才会在1938年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而这件事情,也是导致1942年河南大旱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实,很多天灾都有人祸的因素。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横征暴敛,以战争的名义增加百姓的负担,导致灾害的恶化。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地方官员的腐败,借战争、国难、天灾中饱私囊。
河南大饥荒的历史因果报应很快就来到了。在河南农民的心底,有一种愤怒,要比饥饿和死亡更酷烈;政府的勒索,已使农民的忠诚化为乌有。
“历史性的一幕”出现在1944年。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做最后的挣扎。38天的战斗中,日军5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军,豫中30多个县城被日军占领。
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豫西山地的农民行动起来,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甚至解除整个连队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和军队装备。
积怨已深的农民,在大饥荒中积蓄的愤怒此时发泄出来,失去理智者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5万多国军士兵,被从大饥荒中活过来的农民束手就擒。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洛阳的第四集团军却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其总司令孙蔚如回忆说:“在阵地十八日之激战中,输送军食、伤兵,皆人民自动为之。”原因很简单,大灾之中,这支军队曾在驻地汜水县节省军粮大力救灾,在民间广为传颂。
日军攻克的汤恩伯部仓库中,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为什么不分出一些来赈灾呢?早在白修德还在河南时,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一个官员告诉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会是中国的;但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蒋介石也会这样想吧,他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为土地而战,还是为百姓而战。谁也无法想到的一幕出现了――日本人竟然在灾区拿出军粮赈起了灾。怕就怕对比啊!结果显而易见,直接导致河南民众对国民政府的唾弃。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49年,国民党丢掉大陆,在与中共的较量中,一败涂地,绝非偶然。民心就是江山,国民党在处理河南大饥荒时就已经埋下溃败的祸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