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学者感慨:如今年轻的一代人已经离科学越来越远了

www.sinoca.com 2012-09-03  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公开资料显示,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1/2选择经管专业。这意味着每6名状元,至少就有1人选择就读经管专业,这让不少科研工作者失望。甚至有学者感叹道,当下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与科学家越来越远的一代。

  挂掉打给肯德基、麦当劳的电话,程聪兴奋了,连这两家公司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送外卖的便携干湿温度箱是怎么做出来的,“我搞明白了!”

  在清华大学的一周,这位来自西安的高二男生脑子里装的几乎都是这些平时不会花时间思考的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类似牛顿为什么会被苹果砸到的“弱智”问题。

  近日,同程聪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高中生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加上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41所重点高校合力组织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与很多假期名校举办的夏令营不同,科学营并不具备变相的招生选拔功能,参加科学营活动的高中生以高一学生为主。

  这些高中生在奔赴高考的既定路线中拐了个小弯儿,享受一次难得的假期。以程聪为例,如果没有这次活动,他的暑假将继续由父母导演:塞到老家某位老师的“私塾”,玩命做题。

  对主办方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鼓励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7月底,在中国科技馆与巴斯夫公司举办的小小化学家活动上,对随机抽取的1383名6~12岁的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四成的孩子以当科学家为自己的愿望。

  与科学家越来越远的一代?

  四成,这个看似并非极具爆炸性的比例,在经过分析后却更值得深思。活动负责人告诉记者,调查结果是从这些孩子填写在许愿卡上的心愿为原始数据统计得出的,而填写许愿卡的环节是在中国科技馆内随机进行的。

  这意味着,被统计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默认是对科技感兴趣的人,而就是在这群对科技“感冒”的孩子中,选择科学家作为职业愿望的人才占到四成,那么,如果将这一调查放到科技馆之外呢?

  中科院一位研究员在2010年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在9个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中,选择“科学家”的人数居倒数第三,只比工人和农民排名靠前。

  此次高校科学营所吸引的高中生,多数有过数物化生等学科竞赛经历,其中不乏大赛的获奖者。这样一群被学校老师看作有科学梦想,至少是爱学习的学生,抱着前来“镀金”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在清华大学高校科学营,来自河北某中学的高二学生阮清玲告诉记者,她从未想过要当科学家。理由很简单,她的堂姐在投资银行工作,家里人都以这个堂姐为荣,自己想像这个堂姐一样。尽管曾经在物理竞赛中获过大奖,但对她而言,这份大奖最重要的作用是明年参加名校自主招生面试时“能加分”。

  阮清玲的想法并不特殊。这些年,经济等热门学科对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冲击可谓不轻。据媒体报道,在1999~2010年的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最多,有358人;其次才是数理化基础类专业,仅有142人。

  公开资料显示,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1/2选择经管专业。这意味着每6名状元,至少就有1人选择就读经管专业。

  高分精英抛弃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选择投身金融、经济等热门专业,这让不少科研工作者失望。甚至有学者感叹道,当下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与科学家越来越远的一代。

  STEM人才危机

  一次奥数比赛后,5名中国高中生获奖。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问获奖学生将来想读什么专业,结果令他大失所望。5人想读的专业或者是管理,或者是金融,没一个人表示要去读物理和数学。

  这位“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清晰地记得,自己年轻时一心想做科学家。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做研究的条件相当艰苦,一个电铃、一个接头乃至一个薄膜都要从国外的朋友那里拿。尽管如此,出自对“爱迪生事业”的向往,詹文龙依然津津有味地做研究,30多岁时便拿到一个千万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如今身居领导岗位,很少再做科研的詹文龙有些忧心:在向“钱”看的功利环境下,孩子们的选择也随之发生变化,科学家梦想似乎被边缘化了。

  中国科协的一位领导感慨:在未来的中国,最为缺乏的仍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人才。而STEM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少学者看来,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领域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对STEM人才培养的呼吁并不陌生。2006年《世界是平的》一书风靡大江南北,教育界曾经掀起过对此书的热烈讨论。该书提到,美国教育部注意到,在中国有超过50%的学士学位是授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生,而在美国,只有17%的学士学位是授予这些领域的学生。

  尽管中国每年授予STEM学位的绝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但西方对中国STEM学位的质量提出很多质疑。这些质疑包括学科领域研究的质量、国家在每一个学位获得者身上的投入、学位持有者的知识更新状况、获得学位者的创新能力等。此外,对于中国未来STEM人才的补给量,外国学者同样给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一家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讨论会上,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说出自己的困惑:近几年留在科研院所的师兄师姐越来越少,学生间流行的说法是,去一些大型国企和科技创业公司依然可以做科研工作,待遇也相对丰厚,那么留在院所的意义又在哪里?

  有学生接过话说,这种选择或许正适应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科研院所仍是研究基础科学,即传统意义上“科学家”的大本营。它的兴盛,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仍有必然关系。会后,一位副所长告诉记者,为了留住这些人才,很多单位下决心帮助他们解决住房乃至孩子上学的问题,而这将越来越难。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镇政府3千万建办公楼 标准超省部级 称超前是节约
下一篇:迟到整十年的标签:中国食品将强制贴营养标签(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