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北京小升初共建生内幕:权力部门的子弟全录取(图)

www.sinoca.com 2012-08-31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在北京,近二十年来,共建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通过这个隐秘的渠道,都有人数众多的孩子走进众人仰慕的“牛校”。专家看来所谓的“共建生”,不过是互利互惠、利益交换的一种方式而已。

  所谓共建,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共建”的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不用通过考试,可直接入读这些学校。

  本报记者 马晖 实习记者 罗剑平 北京报道

  9月,新学期马上开始了,12岁的王浩(化名)正在准备去新学校,北京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

  他并没有跟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经历过奥数班的摧残,也没有跟着家长四处去众多“牛校”学校参加五花八门的入学考试。他的“小升初”,出奇的平静。

  王浩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运气,全仰仗他的爸爸单位的一项名叫共建的政策。所谓共建,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共建”的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不用通过考试,可直接入读这些学校。

  在北京,近二十年来,共建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通过这个隐秘的渠道,都有人数众多的孩子走进众人仰慕的“牛校”。

  大共建、小共建

  在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共建学校提供学位,共建单位提供便利,显然所谓的“共建生”,不过是互利互惠、利益交换的一种方式而已。

  为了能让儿子王浩上一所好初中,王振安(化名)两年前就开始行动了。

  今年40出头的王振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家中字头的事业单位,一干就是十来年,现在是业务处室的处长。他所在的单位在西城区月坛附近,长安街的西边,那里也是中央各大部委聚集之地。

  两年前,他听说单位有共建学校,就跟工会负责人打听这事。工会的负责人告诉他,单位跟周围4所学校有共建,其中两所是区重点,另两所是市级示范校,每所学校的共建名额不同。建议他提前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以及孩子的报考志愿,早作准备。

  “西城区的教育质量你也知道,京城几家牛校都在这,我们也算是沾了单位的光。”王振安笑着说。

  去年开始,他就正式为王浩的“小升初”做准备了。先是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到这4所学校的信息,再请教了此前几年通过共建把孩子送进这几所学校读书的单位同事,折腾一圈下来,他发现共建“也不简单”。

  他的一位女同事就曾被共建学校拒之门外。这位女同事在填报了共建志愿后,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接到填报的共建校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周日带着孩子到自己单位的会议室,说是要开一个关于学校情况的介绍会。

  周日,她来到会场时才发现,介绍会竟然变成了一场考试。共建学校派来了专门的老师,发放专门印制的试卷,突击测试孩子的学习情况。

  “当时没准备,题目也比较难,孩子感觉考得不太理想。”这位女同事说。最终这场考试的成绩也没有公布,不过她等来了本单位工会的电话,对方告诉她,孩子落选了。

  “当时我快急疯了,都6月底了,孩子下学期在哪上初中还没有着落呢。”这位女同事说。后来还是通过找其他关系,她的孩子才读了另一所区重点中学。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王振安辗转找到了其中一所共建学校(也是他心仪的目标学校)的副校长,想侧面打听一下今年会不会有这样的突击考试。

  “毕竟是很多年的共建单位了,人家副校长倒是很客气接待,可也没有说到底考不考,只是问了一下我在单位的情况,目前担任的职务什么的,还做了个登记。”王振安说。

  今年2月份的时候,单位的工会负责人正式给王振安发了一张表,让他填报孩子报考志愿学校的情况。因为是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也是后备干部,王振安得到了一个优惠,可以同时填报两所学校。“单位其实有规定每个人只能报1个名额,给我2个算是组织照顾吧。”王振安不无得意地说。

  报了名之后,王振安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好几次他都想给工会负责人打电话问问进展,但最后都强忍下来了,因为他也知道“这事急不来”。还好,到了6月底,他接到工会的通知,他的首选学校――那所市级示范校要了王浩,让交3万块的共建费。

  “直到给工会交钱的那一刻,心里的这块石头才总算是放下来了。”王振安感叹道。

  工会的负责人跟他讲,之所以会比较顺利,其实跟单位此前有两年没招新毕业的大学生有关系。在他之前,结婚生子上学的高峰已经过去了,今年像王浩这样的面临上小学或者“小升初”的单位子弟并不是太多,名额就显得宽松些。

  无疑,王浩是幸运的。他即将就读的那所市级示范校,今年报名的孩子近7000人,最后实际录取不到400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并不为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朱克家文革经历:姚文元指示 入党只花了9小时(图)
下一篇:谁让孩子成了转基因大米“试验品”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