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家园
“一幢楼,昨天还在,今天就没了。”这样的速度大同人几近习以为常。2009年,大同的城市拆迁面积高达400万平方米,平均一天一万多平方米。激进的大规模拆迁,让耿彦波被人称为“耿拆拆”、“耿指倒(一指就倒)”。然而,耿彦波并不愿意为这些争议耽搁时间,他对外界表示“我没时间等了”。快马加鞭的建设中,十几万大同市民搬离老城区,为这座“再造古城”让路。
2012年2月10日,南城墙城楼附近缸角街的待拆民居。李伟 摄
2012年2月11日,西城墙下待拆迁的老房子。李伟 摄
2012年2月13日,城内拆迁中的老院子。李伟 摄
2012年2月11日,城内正在拆迁中的电机厂老建筑。李伟 摄
2012年2月12日,在建的北城墙和城外待拆的楼房。李伟 摄
2012年2月12日,在建的北城墙上的城楼。李伟 摄
2012年2月11日,西城墙旁一块大同市人民政府1981年立的碑,写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城墙遗址”。李伟 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