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辛苦一年能收入3万余元
为了方便生产,陆续有海南渔民移居西沙群岛,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南省中南西沙工委统计,目前在南海居住的渔民大约有600多人,这些渔民主要来自海南的琼海、文昌、万宁、乐东等市县,目前主要居住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赵述岛、北岛和永乐群岛的晋卿岛、甘泉岛、鸭公岛、银屿、羚羊礁等岛礁上。
2009年11月以来,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陆续帮助渔民们成立了我国最南端的5个基层组织――西沙群岛永兴岛、七连屿、鸭公岛、晋卿岛和羚羊礁村民委员会,在南海生产作业的渔民有了自己名副其实的家。
无论是西沙群岛的渔民村、美济礁的养鱼渔排上,还是南沙海面作业的渔船上,只要有中国渔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就会有醒目的五星红旗飘扬。
“渔民的主权意识,比内地的人要强得多。”七连屿村委会支部书记梁峰说,当主权直接关系到个人能否生存和发展时,它就不再是一句空洞而遥远的口号。
记者在赵述岛上看到,岛上渔民用木棍、船板、油毛毡,椰树叶搭建的简易住房,密布在岛屿一角。每户都有几个大的储水桶――这是渔民在岛上生活的最重要保障。
来自琼海市潭门镇林桐村年轻渔民符永浩介绍说,赵述岛上目前有50多人,到捕捞旺季时,聚居渔民可达200多人。
他告诉记者,渔船从琼海到西沙,航行时间大约24小时,渔民一年中大约会上岛三次,每次居住两、三个月,作业方式主要以潜水抓捕贝类、海参、鱿鱼、石斑鱼等珍贵海产品为主。每隔个把月,会有来自琼海的补给船给岛上的渔民补充一次淡水和生活必需品,并收购渔民晒制的干货。在西沙辛苦一年,大约能收入3万余元。
符永浩表示,在岛上最怕生病和遇到台风,由于渔民搭建的窝棚十分简陋,防台风和防灾害等性能差,2009年16号台风“凯萨娜”过境时,岛上的渔民住房几乎都被台风摧毁。
西南中沙群岛工委书记张耕介绍说,为完善渔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渔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目前正着手在渔民村建公租房,第一期即将动工,投资1486万元,建50户,每一户建筑面积35―50平方米,完全由政府投资,一年时间肯定可以完成;第二期83户,审批工作已经做完了,今年动工,将投资2700万元。
庙宇、主权碑和烈士陵园
在南海诸岛,有中国渔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就会有一座小小的庙宇。
目前,在永兴岛、石岛、东岛、赵述岛、南岛、北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等岛礁上就建有明、清两代遗存的小神庙14座,庙宇不大,只有一张书桌大小,却记载了千百年来中国渔民开发南海的苦难艰辛和沉重的精神寄托。
据《琼东县志》记载,海南琼海渔民祖祖辈辈就在西南中沙群岛从事渔业生产。千百年里,渔民们用10几吨的木帆船,远赴西沙、中沙、南沙从事捕捞业生产,在第一年的东北季风吹起时,便顺风南下,一直航行到西南中沙群岛,并将沿途捕获的海产,直到第二年西南季风起时,才能顺风回到海南。所以,他们不仅开发了南海渔场,还开发了海上贸易。
经过漫长年代的南海作业,琼海渔民对西南中沙的岛屿、礁盘、湖等地形,以及气候、水文、洋流、渔业资源了如指掌。琼海老渔民人手一本手抄的《更路簿》就是琼海渔民开发南海渔场的有力证据。
先人开辟的海上家园,后人用热血和忠魂坚守。
在南海每一个我国管辖的岛礁,都立有一方主权碑。主权碑的上面是国徽,中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右下方有一示意图,标注岛屿在南海中所处的位置。第一次登岛的人大都会选择和岛上的主权碑合个影,感受脚下国土的神圣。
在西沙琛航岛上,也有主权碑,还有高大的椰子树、苍翠的松树、红艳艳的三角梅簇拥的一个烈士陵园,安葬着1974年1月我自卫还击、收回该岛时牺牲的18名烈士。
他们的名字是冯松柏、周锡通、曾端阳、王成芳、姜广有、王再雄、林汉超、文金云、黄有春、李开支、郭顺福、郭玉东、杨松林、罗华胜、周友芳、曾明贵、何德金、石造。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