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总括起来说:“朱毛两同志在党内外负责重要工作,不能因某种观点与意见不同互相猜忌,又是不提出来批评交由党解决,以致造成这次党内严重争论问题,给党以不好影响。朱毛两同志都有着同等错误。但毛同志因负党代表与书记之工作,对此次争论应负较大责任。”大会决定予毛泽东严重警告处分,予朱德书面警告处分。
鉴于1929年2月的中央来信曾提出朱毛离开红四军的问题,加之朱毛之间又存在分歧,而毛泽东又不止一次地提出要辞去前委书记职务,会议专门讨论了朱毛的去留问题,认为此事应由中央决定,在中央未派人过来之前,朱毛应继续工作。会议讨论了前委人员的组成,决定迎由中央指定的前委委员毛泽东、朱德不变动,仍为委员。选举陈毅和四个纵队的司令林彪、刘安恭、伍中豪、傅柏翠及士兵代表共13人为委员,决定以陈毅为书记。这个决定即呈报中共中央批准,在未批准以前即可负责开始工作。(《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引文和文意,均转引自蒋伯英《1929: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同时参考了《中共妥善解决内部争论的一次重大实践》一文)
这就是迎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在红四军“七大”落选的基本过程。
如何评价红四军“七大”,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华回忆说:那时召开七大是完全必要的,是红四军领导人共同研究决定的,不是任何个人行为;而且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是想统一认识,解决分歧,结束争论,加强团结,以利革命。七大的决议,对井冈山时期的一些历史问题和红四军实行的一些制度等结论,也是基本正确的。至于七大未能完全解决分歧,这也是客观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并非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正是有了这场争论,中央听取了陈毅的汇报,才有了中央的“九月来信”,也才有了古田会议,使党彻底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有了基础。(?-华《关于红军建设问题的一场争论》,《党的文献》1989年第5期)
另一位当事人萧克认为,红四军党的“七大”充分发扬了民主,敢于对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批评,是件好事。(蒋伯英《萧克将军访谈录》,《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2期)
对此次选举,何以选陈毅为书记,而毛泽东落选的迎因,当事人也有说法。萧克说:“当时在四军上下比较有威信的是毛、朱、陈。朱毛因对一些问题认识不一致,大家认为他们两人都有不对的地方,陈毅受命筹备七大并主持召开会议。因为自四军成立以来,陈毅同朱毛一样也曾担任过军委书记、前委书记,尽管我们也觉得毛陈两人相比,毛应居先,但陈亦是好领导人之一。所以通过民主选举,陈毅担任了前委书记。但决议还强调了一点,要把决定呈报中央批准,没有批准之前,先开展工作。”萧克在另一次谈话中还说:至于选举陈毅为前委书记,也不能说是把毛泽东排挤了。毛、朱、陈是红四军比较有威信的三个领导人,既然大家认为朱、毛都有不对的地方,通过民主选举推选陈毅为书记,也没有什么不好,何况陈毅也曾经担任过军委书记。“大家既然是大会的代表,就有选举权,选陈老总有什么不可以呢?陈老总也是好同志嘛!”(《萧克将军访谈录》)
贺子珍说:“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选前委书记,许多人不投毛泽东的票,他落选了。他为什么会落选?有的人说,这是因为毛泽东民主作风不够,在党内有家长作风。毛泽东是不是有家长作风?我的看法是,他脾气是有一点,在这方面不如朱德同志,朱德同志的作风是更好一些。我看,他所以落选,主要是一些人轻视党对军队的领导,否定红军中的党代表制,不重视政治工作;另外,毛泽东对部队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批评和抵制,也引起一些人不高兴;加上这次打不打广东的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中共妥善解决内部争论的一次重大实践》)
以上当事人的认识,尽管不一致,但无论如何,说红四军“七大”陈毅、朱德篡夺了毛泽东的军权,是与历史不符的。
1929:陈毅的上海之行与毛泽东复职
陈毅去上海的主要迎因是:中央常委于6月作出决定,召集一次军事会议,详细讨论各地红军问题,命朱德、毛泽东处派一得力人员来参加。(《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红四军前委收到中央来信时,已是第七次党代会结束之后。毛泽东已离开龙岩前往上杭县蛟洋指导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陈毅和朱德也已率指挥部到了连城新泉,展开“七月分兵”的群众工作。而国民党三省“会剿”的声浪日益高涨,因此对红四军来说,组织力量击破敌人的“会剿”已是当务之急。
7月29日,朱德、陈毅专程赶赴蛟洋,会同毛泽东一起召开前委会议,讨论打破敌人三省“会剿”的策略,同时研究派员赴中央的问题。出席这次会议的傅柏翠回忆说,陈毅在会上传达了中央的通知,但是毛泽东表示不去上海,愿意留在闽西地方工作。最后讨论决定,由陈毅作为代表,前往上海党中央,会议讨论并且决定:“陈毅同志去中央后,由朱德同志代理书记,林彪和傅柏翠为常委,有事可以三人商定。”(《傅柏翠同志谈闽西早期革命斗争的一些情况》,转引自《1929: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
实际上,陈毅此行代表红四军前往上海,心里并不愿意。他被会议选举担任前委书记也非他所愿。7月9日,陈毅第一次以“前委书记”的名义给中央写了《关于闽西情况及前委工作计划的报告》。报告中说:“前委四军七次改选,仍觉无适当人才负高级指导的责任,朱、毛二同志在中央派了人来代替时,就可来中央。”并明确表示自己担任前委书记这个职务不合适,还是希望另派人来担此重任。(袁德金《毛泽东与陈毅》,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正是在这种心情下,陈毅经香港于8月下旬抵达上海。
中央政治局为听取陈毅报告召开了临时会议。鉴于陈毅反映红四军的经验和存在问题都极为重要,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组成的三人委员会,由周恩来负责召集,作专门的讨论和研究,并要求陈毅尽快完成书面报告送交中央。9月1日,陈毅完成了写给中央的5份报告:《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一)》、《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二)》、《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关于赣南、闽西、粤东?-农运及党的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前委对中央提出的意见——对全国军事运动的意见及四军本身问题》,为中央对红四军状况作出准确判断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经周恩来召集三人委员会讨论研究,形成了解决朱毛红军党内问题以及红军建设的统一意见。遂决定由陈毅代中央重新起草一封《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文中所引中央“九月来信”的内容,均转引自《1929: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
“九月来信”明确指示,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坚持,但不必直接指挥军队,可以“经过军部指挥军事工作,经过政治部指挥政治工作”。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