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战友称雷锋为宣传需要曾补拍一些做好事照片(图)

www.sinoca.com 2012-03-10  新华网


乔安山和曾经与雷锋一起驾驶的汽车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摄

  这是一个“雷锋的家”――到处是雷锋的影子:铜像、照片、纪念品……

  在抚顺市一所宽敞的居民楼里,摆着一尊雷锋半身像的桌旁,71岁的乔安山度过了每天的大部分时光:会客、看报……

  90年代,随着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热映,乔安山的命运便与“雷锋”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作为从鞍钢时期就和雷锋朝夕相处的历史见证者,他仍常一遍遍地讲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总有人问我关于雷锋的日记、照片、皮夹克、手表的事儿,网上也有人在‘炒’……”

  每当这时,他就带着“问询者”们追寻一段永恒的岁月――

  那些年,和雷锋一起走过的日子。

  喜欢写东西,一直记日记

  1959年11月14日深夜,密集的雨滴敲打着窗户,一个小个子青年焦急地撞开了乔安山居住的鞍钢弓长岭矿宿舍大门,操着一口湖南话冲大伙喊:“同志们呐,工地上还有水泥没卸车呢!叫大雨一淋就报废了,咱们快去抢救水泥呀!”

  这次,乔安山他们和雷锋一起冒雨抢救了7200袋水泥,“雷锋竟然跑回宿舍,拿出自己的蓝花被子盖在了水泥上。”

  “雷锋的日记里也记录了这件事,他有记日记的习惯,有时干活干到很晚,回来也写,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就用报纸遮住灯光。”那个时候,乔安山和雷锋同住厂里的单身宿舍,除了上班时间,几乎都在一起度过。

  他记得,“从日期上看,雷锋的本子上,还记着到鞍钢之前的一些事。我识字不多,当时只能看懂日期上的数字,对内容也没有过多的注意。”

  “雷锋挺爱写东西,常主动帮助不会写字的同事们写家信,来厂不久,他就担任了配煤工段团支部宣传委员,每天负责将工地上的好人好事进行整理,写黑板报、简报,干得可来劲了!”乔安山说,那时,雷锋写的一首诗歌《我可爱的工厂》,很受欢迎,许多同事都能背出一些句子。后来,他陆续写了很多作品,有的被报纸刊发了,《解放军报》还聘他当通讯员。

  从鞍钢到一同参军入伍,在乔安山的记忆中,雷锋前前后后换了几个日记本,有红色、蓝色,也有黑皮的,“刚到军营那天,他把一幅黄继光的头像贴在日记本上,并写了几句话。他告诉我,他要赶快写下新兵第一天的日记,记下这激动的心情。他还再一次劝我赶快学文化,也像他一样记日记,把到部队之后的感受都记下来。”

  节俭一生,“奢侈”一次

  1959年,乔安山月收入48块钱。

  在那个年代,每月50块的收入,足以维持5口的生计。

  乔安山回忆说,在旧社会,雷锋是个连饭也吃不上的苦孩子,在新中国,他却有了比较富裕的收入,在辽阳焦化厂时,每个月工资加上各种补助就有40 多元的收入,以前,收入也有30多元,而且没有家庭负担。但他一向节俭,整天穿着工作服,衬衣衬裤都打着补丁,唯独“奢侈”过一次。

  当时,我国与苏联关系很好,不少东西都学苏联,其中跳舞就是一项,并有个口号:“不会跳舞就不是个好工人!”

  每到周末,车间团支部都要组织团员青年在俱乐部跳舞,“雷锋接受新东西很快,尽管个子不高,但舞姿标准,很受大家欢迎。而我学得慢,跳的较差。”乔安山见过雷锋戴手表、穿皮夹克、毛料裤、皮鞋跳舞,也记得雷锋这些“大件”的由来。

  在鞍山鞍钢总厂的一次舞会上,看到他那身油渍的工作服和打了补丁的回力鞋,有的老乡告诉他:这再也不是受压迫、剥削的旧时代了,当一名新时期工人,就要有崭新的形象!

  第二天,刚好是休息日,雷锋来鞍钢后第一次进城,他买了手表、毛料裤、皮鞋、皮夹克,把自己装扮一新。

  “这些物品大概总价值在一百多元。”乔安山说。

  “作为一个青年人,对美的追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只不过,雷锋更注重的是对内在美的追求。”入伍后,乔安山再也没见他穿过这些衣物。雷锋穿打着补丁的军装和袜子,一个月只花5角钱买必备的牙膏等物品。然而,当抚顺和辽阳等地区遭到洪水灾害,每月津贴仅6元的他,却一下捐出了相当于33个月的津贴 ――200元钱。

  “人民的困难,就是咱们的困难……”雷锋和他说过的话,至今仍回荡在乔安山的耳畔,从相识到牺牲,他的记忆中,雷锋总是在笑呵呵的打着补丁、津津有味地捧着书本,不抽烟、不喝酒、不爱下馆子,甚至没来得及谈一场恋爱,也许,唯一的“奢侈”,是那早已尘封的皮夹克、皮鞋……

  一直是“先进典型”

  每天来到工地,乔安山总会看到那张充满朝气的娃娃脸,挂着汗珠的翘鼻子,雷锋保准早早就来干活,而且挑最脏最累的活干,有时候,还给大伙喊号子、讲故事,“现在想想,雷锋也真奇怪,他身体里仿佛有着特别的能量,在工地上怎么干也不显疲惫,小小的个子,却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而且只要一说到工作,说到生产,说到如何提高劳动技能,他就变得很兴奋”。

  一次,十里地外的地方放电影《智取华山》,雷锋兴冲冲地拉着乔安山一起去看,“他怕晚了,看不到开头,一路上连跑带颠,嘴里还不停地跟我说着工厂里的工作,连走带说,越说越精神。我一声不吭地听着,走着,生怕被他拉下。”

  “在鞍钢工作仅有一年零两个月,雷锋却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了‘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参军入伍之后,他也一样出色,一直是 ‘先进典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960年,乔安山和雷锋一起参军入伍,一直默默的在他身边,看他激动地代表新兵发言,看他兴冲冲地一次次到炊事班帮厨,看他认真地在昏暗的灯下读毛著,看他不要命地抗洪抢险、扑火救人……

  “很快,部队里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一个特别勤快、爱做好事的小个子湖南战士雷锋,他还因为作“忆苦思甜”报告,走出了连队,在全团及沈阳军区产生了影响。”乔安山说,“后来,上级发现了雷锋许多的先进事迹,决定把他作为典型宣传,沈阳军区任宣传报道助理员张峻和团里的摄影员季增等人先后至少20多次,为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谈及这些照片,乔安山很肯定地说:“虽然因为宣传需要,有些照片是补拍的,但那都是雷锋做过的实实在在的事,对此,上级领导特意作了‘补拍照片必须真实’的指示,并专门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核实”。

  如今,这些照片已经随着雷锋的故事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而每当看到他的照片,乔安山的心还是一次次被牵动,总会再一次想起――那些年,和雷锋一起走过的日子:

  雷锋闯进宿舍:“咱们快去抢救水泥呀!”;

  雷锋急匆匆推开房门:“小乔,我报名参军了,你报名不?”;

  雷锋递过新买的笔记本:“你得学会写字,我不能一辈子都帮你写家信呀!”

  ……

  当雷锋不在了,他也成为了“雷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人大代表建议: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应由政府养老
下一篇:入川贫病而死:陈独秀为何拒绝中共邀请回延安(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