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美国人的习惯,可能片面却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虽然更容易获取国内敏感问题的情况,但我很难将西方媒体描述的中国同我所认识了解的中国联系起来。然而随后,在《纽约时报》北京分社工作,使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不同的侧面。或许事实就是:新闻自由环境下的西方媒体已经习惯了批评,他们更倾向于发现阴暗面,无论是对中国还是“自家的”美国政府。鼓励不同观点的冲突,让丰富多彩的美国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的到来,但当焦点对向中国时,这个最受推崇的表达意见的方式,去遭遇了尴尬,面对批评,中国的留学生也许首先要做的是,客观地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祖国。
勇于发出自己声音,绝不妄下论断
大学生庄丽(化名)谈起美国人对中国的尖锐批评时说,“我不是沙文主义者,我也有很强的正义感,如果中国政府做错了,那么他就应该被批评,但是作为中国人,我有时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伤心。”一些批评对庄丽来说实在难以接受,她便充耳不闻,她十分留意学校中举行的一些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会,令她很高兴的是,所有的辩论会都欢迎她的加入,她说,“在中国,如果你想深入思考某件事情,同伴们会跟你说,别较真啦,别那么不切实际。而在美国,则完全不同,人们不会这么妄下论断,这让人感觉很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位CCTV前主播,在锡拉丘兹大学获得公共外交硕士学位后,这样形容自己对中国和美国的感觉:“作为我的出生地,中国就如同我的父亲,我不能选择,自然地对他怀着爱。而美国就像女朋友,我与她经历冲突、失望、最终建立起成熟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一内在的平衡,她必须使自己保持远离中国视角,“我现在可以作为冷静的第三方看待中国。当然我与中国依然血肉相连,如今的不同只是我在从内部与外部在审视庐山而已。”
她所说的是苏轼那首《题西林寺壁》。如今几乎每一位中国小学生都会背诵这首诗,它阐释的正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