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1月18日载文《超载的校车和超标的公车》,摘要如下:
尽管中国校车酿成的夺命惨剧已经多次见诸媒体,但最近发生在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的悲剧依旧让人难以置信。
16日9时40分许,一辆核载9人的校车载了64个人,从一家名为“小博士”幼儿园缓缓开出,对于许多乘坐的孩子来说,这辆严重违规的车辆终点站不是温暖的家,而是可怕的地狱。在一个路口,这辆危险的校车与一辆陕西籍大翻斗运煤车相撞。20人遇难,其中17个幼儿,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留守儿童。
当地教育部门这样总结惨剧的成因:庆阳市现有公立幼儿园40余所,其他均为社会力量办学,目前,对民办学前教育只有监管,尚没有教育投入,导致一部分私人老板为赚钱,不听教育局的行政指令,校车严重超载。
按照以往的惯例,事故关联人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当地乃至更大范围内会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校车安全大检查。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整改运动已经出现多起,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内心的疑虑。
由于中国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不少乡村小学或幼儿园被撤并,成立乡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成千上万的孩子上学成了一段漫长的苦旅。鉴于教育投入不足甚至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不少违规校车便纷纷上路,不仅司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车辆质量问题严重,超载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加上监管制度、能力的缺失,不少孩子的性命便被当成试错的筹码。
这首先暴露出中国整个校车制度设计和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被媒体经常拿来做鲜明对比的是这样的一个事例:2006年11月,在美国印第安纳首府,一辆素以彪悍着称的悍马撞上了停在路边的无人校车。结果,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却安然无恙。同时,美国的黄色校车一开门就自动伸出一个红色的标牌,上面标着“stop”,用以提示过往的车辆和路人,一切以校车优先——而在中国国内一些地区,这样的特权往往属于公车。
另外,在西方发达国家,校车的采购招投标体系是阳光的,都由正规大厂统一制造且质量优越,并接受政府和社会严格监督审查,上岗的司机待遇丰厚但则经过层层选拔。一旦出事,相关惩处问责法规也相当健全。
尽管中国国内一些地区也在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校车相关制度体系,并取得了显着成果,但由于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目前中国国内没有一套完整的校车生产、采购、使用、监管、问责规章,也为个别地区事故频发提供了温床。
关键问题在投入。依据国际惯例,校车投入属于民生开支,政府充当投入主体责无旁贷。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承担了50%以上的采购费用,其余由学校和社区公民分担。而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对此显得无比吝啬。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将这项工作简单地推卸给缺乏资质、唯利是图的民间机构,日常又疏于管理,致使大批违规校车带病行驶。
真没钱吗?除了今年中国地方政府卖地带来的丰厚收入,结合财政收入今年有望破十万亿的喜人成绩,不禁让人心生怀疑。
最近媒体披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全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各类汽车81.36万辆,同比增93.3%,累计进口金额306.40亿美元,同比增99.7%。 而去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虽然不能将两个事实简单类比,但即使在中央加大公车治理力度的情况下,在不少地区甚至是国家级贫困线,超标购车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豪华公务车”更是频频被媒体和网友曝光。而和讯汽车频道近日进行的在线调查再次验证了这样的隐忧:网友印象中最常见的公车品牌,奥迪的选择比例最高,占56.8%,其次是“大众”(29.6%)。“奔驰”和“宝马”分别有4.6%和2.3%的人选择。唯一的国产品牌“红旗”,只占6.8%。
这便形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奇观:豪华公车伴着危险校车满街跑,校车还得随时准备着为特权车让道。因此,彻底解决中国校车困境不仅是投入问题,更是责任问题,良知问题;是愿不愿意听中央指示部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作者:石述思)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