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博士指生蚝铜超标740倍?专家斥:数据若为真可炼铜

www.sinoca.com 2011-10-18  南方日报



  铜超740倍数据或为“瞎掰”

  前日,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牡蛎》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黄和出现在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码头,这让当地蚝农兴奋不已。

  “按照目前最严格的欧盟标准,双壳类软体动物(不包括牡蛎和扇贝)重金属限量指标,铅为1毫克/千克,镉为2毫克/千克。根据省权威机构检测的结果,程村蚝符合欧盟标准。”黄和说,水产品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殖地的水质,阳江各水产养殖基地周边及河流没有大的污染企业,水质都比较好,因此水产品的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黄和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没有对铜进行限量。2005年,我国制定的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也没有对铜进行限量。2008年,他参与制定的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牡蛎》行业标准中,也删除了原有标准中汞、铜、铬的限量指标。

  “这个‘超标740倍’之说从何而来?以什么为标准?”黄和说,即使按照国家早期的有关标准限量值计算,作为贝类水产品的蚝,铜含量限值为50毫克/千克,如果超标740倍,那每千克蚝里面,就要含37克铜,“都快可以当铜矿来提炼铜了,这岂不是很荒谬?”

  记者发现,“生蚝铜含量超标740倍”的说法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平博士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题目是《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发表在《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第29卷第1期。文中称,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铜元素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文章的第7处注释标明,数据来源于其他研究人员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珠三角表层沉积物铜铅锌镉的分布与评价》,发表于2004年第17卷第4期的《环境科学研究》,作者为王增唤、林钦、李纯厚等。

  令人诧异的是,这篇成为数据来源的文章通篇未提及牡蛎或生蚝,结论中也并没有涉及海产量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只是分析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

  “这个引用非常不严谨,而媒体恰好用了这个最吸引眼球的数字,从而摆‘乌龙’,造成了现在社会上的恐慌情绪蔓延。”一位环境领域业内专家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昨日联系黄小平博士,但他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

  海洋“体检”健康状况堪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金属污染领域专家说,事件背后的深意值得反思。大量的海洋公报和研究报告显示,海产品正饱受重金属、赤潮和有机物之害,但相关研究和检测却长期被忽视。

  10月2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称,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携带入海的污染物约108.1万吨。海洋环境检测人员介绍,重金属污染很大程度来自化工企业的偷排污水汇入近海。而这种陆源污染普遍存在于中国漫长的海岸线。

  有专家分析说,目前海水中重金属浓度用普通的分析方法和设备难以准确测定。而以双壳类软体动物为代表的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牡蛎在东海与南海沿岸分布较广泛,是重金属污染监测的最理想指示生物。

  《南方周末》报道称,污染很容易传递到海产品中,2010年8月,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东海区近岸海域的缢蛏、僧帽牡蛎、褶牡蛎、紫贻贝、文蛤、菲律宾蛤仔等12种海洋指示生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局部海域的个别指示生物体内铜、锌、铬存在超标现象。

  在北部湾,2008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已比较严重”。

  在中国最大的“近江牡蛎”天然采苗区广西茅尾海,2011年广西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的研究结论则更让人吃惊――被研究的2种牡蛎的食用分级均处于重度污染水平,“2种牡蛎的食用价值受到了来自重金属的严重威胁,应谨慎食用”。

  黄和教授表示:“不同的生物体对于重金属等的富集和转化作用不同,有的重金属可能会在生物体内累积甚至转化为毒性更高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健康。”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最年轻博士的幸与不幸
下一篇:青岛警界大地震 黑老大落网 派出所所长自杀(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