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初,《朱镕基讲话实录》全书基本定稿,出了一批征求意见的样书,送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相关领导审阅。不少部委吃了一惊:这个朱总理会议上的讲话,怎么和我们部里存档的讲稿完全不同?
人民出版社负责人和编辑讲述出版幕后故事
朱镕基:一定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这本书
2011年9月10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北京秋雨萧萧,寒意袭人。从单位出来,繁华的路段,我们两位记者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一听去朝阳门,2.5公里的路,司机师傅有些闷闷不乐。然而走了一段,听到我们讨论的话题,师傅顿时来了精神:“你们是去采访朱镕基出新书这事的?能替我问个问题吗?他明年还会出书吗?再出,我还买。值呀!他写的都是大实话,不来虚的,那些宏观经济形势的大道理,他一说,我就懂了,还特过瘾。”
我们心里一暖,深感此次采访非常有意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朱镕基讲话实录》上市两天,销售火爆,这只是笼统的陈述;未来的销售总量,也只是抽象的统计数字;而随处碰到的老百姓,提到“朱镕基”3个字时脸上迸出的光彩,是对这套书最形象、最生动的注释。
从1500万字里挑出120万字
“我们有个由五六个人组成的整理该书的领导班子,忙碌了8年时间。作为讲话实录,也是逐渐形成的。”在9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如此介绍。8年,掐指算来,从2003年朱镕基退休起,这套书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就已经展开了。
根据1990年发布的《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规定》,有此资格的出版单位仅限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出版社。黄书元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书基本上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仅是近几年,就有《江泽民文选》、《胡耀邦传》等书在该社出版。朱镕基的著作,也没有例外。
人民出版社经过慎重考虑,在2005年前后,指定副社长任超牵头,统筹负责朱镕基著作的出版工作。任超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第一天“到岗”的日子,他竟然没记住,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安排这套书的出版步骤,如何组织、调配人手。
书一出版,任超就累倒了。记者联系采访时,他还在病中。他告诉记者:“总体上说,这套书的问世经历了这几个阶段:最初是资料整理阶段,中间是编辑阶段,随后还有装帧设计阶段、校对阶段、审阅阶段,等等。”其中,前期的资料整理,是历时最久、任务最繁重的。直到2010年,才转入文字编辑工作。
选择什么样的人参与朱镕基著作的印刷,是很有讲究的。他说,“既要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编辑水平过硬,又必须有热情,甚至得有体力,才能承担得起这项长期的、宏大的工作。所以不能光选老同志,得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参与进来。”除此之外,专业背景也要搭配。学政治的、学历史的、学中文的、学经济的、学法律的……挑人的过程,几乎把社里中青年编辑的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从头到尾筛了一遍。
女编辑鲁静就是这样被选中的。她是历史学博士,在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等多个部门工作了十多年。2007年11月,她被借调到“朱办”(朱镕基同志办公室的简称),参与第一阶段编辑工作。任超介绍她“这几年一直在该书编辑组负责”。
翻开《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说明》里介绍了参与编辑工作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成员。除鲁静和另外一名编辑外,其他人均在经济学领域有不同建树。他们的工作是高度细致严谨的――既然是“讲话实录”,所有资料都来自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批语。用黄书元社长的话说,“这几本书是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搜集和整理的对象,主要是朱镕基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的会议视频、讲话录音、现场速记等。一遍遍看录像,一遍遍听录音,把他说过的话一字不漏地整理下来,仅此一项工作,就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全部形成文字后,总字数多达1500多万字。
鲁静告诉记者:“在这1500多万字里挑选文章,如何取舍,是这4年中最棘手、最难解决的事。因为每篇讲话都体现了实字和真字。”朱镕基给工作人员确定了一个挑选原则:凡是重复的、已公开发表的、别人代笔起草的,一律不收。据此,鲁静等人开始了漫长的整理过程。“背后的辛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了核对一个人名、地名或者一个数字,经常要到处查资料、询问当事人或有关部门,花费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
不仅是编辑们看,当时年近八旬的朱镕基自己也非常认真地看。如今,回顾这段浩大的资料整理过程,鲁静觉得,能亲身参与其中,将朱镕基总理思想最精髓的部分呈献给广大读者,这是终身的荣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