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水下探秘古城
“没有报批,没有批准,更不是考古”
“这些新闻都是当地为了扩大旅游宣传的需要。我就给耿卫建议说可以找云南电视台做一次直播,不过,玉溪市觉得影响还小了,就找到了中央电视台。”
据当年看过水下录像的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品回忆,央视在2001年的首次直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邀请来的。而所谓的“水下古城”即使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证据。
据公开资料,2000年11月22-26日,央视《东方时空》两位记者到澄江采访拍摄。12月10日,栏目组制片人、现场导演、技术人员到抚仙湖实地考察,并就直播有关事宜同澄江县委宣传部进行商定。
2001年2月,《东方时空》栏目组策划马挥到澄江,就直播作进一步磋商。
2001年4月7-13日,央视、国家水下考古队和其邀请的部分专家学者云集澄江进行实地考察。4月底,直播活动时间最后敲定:6月3日上午8时至10时30分。
当地一位作家在描述央视首次水下直播时,用了这样深情的语句――
“新世纪第一个夏天,中国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最权威的媒体云集抚仙湖,进行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在诸多领域创下了纪录,使2001年6月3日成为一个辉煌灿烂的日子。历史和文化的聚光灯一下子照亮了抚仙湖。”
其实,这里固然有“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但却不是水下考古调查。
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杨杰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次潜水没有报批,没有批准,更没有按考古规程进行,跟考古毫无关系。所以,它实质上就是由央视主导的一次直播活动;考古专家只是这次报道的客人。
国家水下考古队第一次来一无所获;第二次就再也不来了
搞这次“全国首例水下直播”,央视关心“古城”有无吗?
直播制片统筹部门负责人谷源旭宣称:“直播不只是为了揭开抚仙湖神秘的面纱,也不完全是考古,同时也为央视以后的水下直播作一次全方位、多方面的尝试。”栏目策划马挥则说,这次直播“旨在培养央视的专业素质队伍,培养出有机动性的电视直播记者队伍”。
央视直接参与直播的工作人员有67人,远远超过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央视到云南的人数,连同邀请的专家在内,有近200人,技术上动用了央视全部相关的部门,单现场设备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电视台。
国家水下考古队队长张维带队,20多名考古潜水员参加;汇集到抚仙湖畔的专家队伍中,有中国古建筑史学会会长杨鸿勋、云南省博物馆馆长李昆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李季、云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杨正纯等。
按照主持人敬一丹的说法,这是一个“豪华阵容”。
直播小组动用全国惟一的多波束调带测深仪,对抚仙湖水下“遗存”区域方圆2.5平方公里进行了声纳扫描,绘制出详细的湖底地形图;还调用了我国最为先进的水下深潜器“鱼鹰一号”、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ROU“小金鱼”机器人等等重型装备。这些,已堪比西方人当年考察“泰坦尼克号”的装备。
据央视统计,“抚仙湖探秘”直播收视率达到了36%,创下几年来的新高。因此,央视内部总结为:直播获得了空前成功。
但探秘得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投入这么多人员、装备,水下考古队员仅找到了两块专家没有形成共识的石头,以及一只不知跟“遗迹”是否有关的陶釜。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品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也说,国家水下考古队第一次来一无所获;第二次就再也不来了。
不是考古 水下没有古城
渔民说这些石头是打鱼用的
特派记者 刘虎 黎湛均 文图发自云南玉溪
有些媒体是很不光彩的“草率是对观众的欺骗”
《云南日报》和央视的活动,遭致了孔丹的批评。
他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云南日报》找了艘潜水艇下水逛了一圈,然后又去北大找了一个所谓的知名教授做了所谓的调查,就声称水底是什么什么,很不科学,也不严谨。这以后又有很多媒体参与进来,有些媒体是很不光彩的。“媒体是直接面对公众的,他们的草率其实是对观众的一种欺骗。”
孔丹在拍摄中还发现,央视以发掘活动作为直播内容,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并非“直播”。
直播嘉宾、云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杨正纯对抚仙湖水下是否有古城遗址,提出了直接异议。他直言“地质作用也能产生规整的石块,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高博博士也发出了声音:抚仙湖是断层溶蚀湖泊,在运动过程中会形成地下断裂层,这样看上去就很像建筑,是不是建筑还需做考察和论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