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工分制”的本质是一种对城市居民的补贴和对农村劳动力的剥削。
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已难以为继,机井灌溉等方式是无奈之举
北方河流枯竭,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已经不适合当代环境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多集中于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和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的修建,比如建国初期对于淮河和黄河的治理。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这种模式在中国广大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已经难以为继。
近些年,黄河断流,海河枯竭,最醒目地反映出我国缺水的严峻态势。一些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时常受到威胁。天津市不得不连续几年从黄河应急调水。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个面临缺水问题。
另据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我国北方有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确定的1750立方米警戒线,其中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的有京、津、冀、晋、鲁、豫、宁夏等地区。
抽水机井灌溉、人工降雨以及“南水北调”都是一种无奈之举
有研究者表示,正因为北方河流枯竭,五六十年代延续两千年的沟渠陂塘水利被抽水机井灌溉取代。此前国外媒体也曾报道,在中国华北平原有2.5亿人口存在饮用水问题,这些人的人均日用水量只有美国人的1/8,因此他们能够节约的水量十分有限。
干旱迫使农民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使地下水位每年下降的幅度达3米之多。可见,抽水机井饮水乃至灌溉是一种无奈之举。
此外,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中国北方甚至不得不对“人工降雨技术”进行大量投资。这些努力效果如何不说,却使得地区间因为雨水资源被“拦截”而产生矛盾。同时,为了解决北方用水,国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这项投资超过2000多亿的宏大工程究竟收效如何仍有待观察。
正因为北方河流枯竭,五六十年代延续两千年的沟渠陂塘水利被抽水机井灌溉取代。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已经不复存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也不能被强制和廉价获取,因此,毛时代的水利建设模式既不值得怀念,在北方河流枯竭的当下也难以再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