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
“前腐后继”背后的权力之手
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近9个月以后,张敬礼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已是与“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等字眼连在一起了。
目前,由于张敬礼一事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具体的案情经过和涉案金额尚没有得到正式公布。因此,以上种种终归是猜测和未经证实的“内部消息”。但不可否认的是,由张敬礼落马引发的热议现象却耐人寻味。
2007年,郑筱萸被看作是我国药监系统落马的最高官员。当时,除郑筱萸之外,国家还自上而下地查处了药监局一大批干部,整治力度之强被称为“药监风暴”,药监系统的官员一度人心惶惶。
事隔3年后的2010年4月,原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调研员卫良、药监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孔繁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祁自柏、白坚石、陈继廷等多人因涉嫌贪腐纷纷落马;2010年10月,原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八室主任陈海峰因受贿而获刑……这一系列案件,曾被业内人士揶揄为国家药监局自郑筱萸案之后的第二次地震。但由于涉案金额少、涉案官员级别低,而被某些人称为“在后郑筱萸时代,药监系统在权力约束方面有所改观”。但随着张敬礼的落马,这一论断显然太过轻率和乐观。
此次张敬礼是继郑筱萸之后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在卫生法学教授、律师张赞宁看来,“郑筱萸案之后,药监局的信誉度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药监局也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民众对于药监系统腐败问题的关注,也许是一种“郑筱萸案后遗症”。
“3年内,一个部门连续发生这么多起较大的腐败窝案,而且是在关系百姓生命安全的监管部门,说明腐败具有深刻的体制根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笔者说。在任何国家,药监系统都是国家民生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系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药监系统的权力分量就比较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药监局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值得引人深思。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