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乳娘村”那个幸福中转站 为何热衷抚养身残儿童

www.sinoca.com 2011-05-03  法治周末


  在山西大同郊外25公里处,有这样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庄,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村子里80%的人家先后为当地的福利院养育了1300余名残孤儿童。这个村子被人们称为“中国乳娘村”,这些被抚养的孤儿在当地被称为“党孩”。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村子?为什么村里人这么热衷抚养身残儿童

  记者 尹丽 发自山西大同

  当春天的脚步经过散岔村,村子里杏树上的花骨朵,争先恐后地绽开了。

  村民靳和贵家的杏花,今年开了一院子。24年前,也是花开时节,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西汉子,蹬着辆破旧的自行车,花了一个半钟头,找到了大同市社会福利院。

  靳和贵在福利院见到了一个瘦小的孤儿,把她当宝贝似地领回了家,取名靳淑萍。

  光阴荏苒,当年的孤儿如今已出落成大姑娘。

  靳家代福利院抚育孤儿,对大多数村民而言,不过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散岔村这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庄,先后养育了1300余名被遗弃的孤儿。村里80%的家庭都有代养孤儿的经历。

  也因为如此,散岔村得了一个“中国乳娘村”的别名。几年前,村口立起了一块照壁,把这个名字写了上去,底图是孩子在油绿的麦田里玩耍。黄土坡上,由此有了处别样的风景。

  有家的孤儿

  寄养在散岔村的孤儿,都来自大同市社会福利院。1949年,福利院建院伊始,便开始尝试以家庭寄养模式,解决孤儿的养育问题。

  大同市社会福利院的资料显示,1964年至1997年,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大同市交通较为发达,社会流动人口较多,弃婴的数量也相对多。这种情况促使养育模式向家庭寄养方式发展,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家庭寄养工作也逐步形成。

  家庭寄养模式被认为能给予儿童更亲密、更自然的家庭式照顾,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而寄养在散岔村的孤儿,绝大多数身有残疾。其中,唇腭裂是最常见,也是其中较轻的缺陷。

  这应该是当年靳淑萍的亲生父母狠心将她抛弃的原因之一。

  除了唇腭裂,靳淑萍身体发育迟缓、弱不禁风。在靳和贵的记忆里,靳淑萍快7岁时,走起路来仍晃晃悠悠,一刮风就蹲下,否则,铁定要摔跟头。

  靳家人想着法子给靳淑萍补充营养。买不到牛奶,就从集市上花钱牵回了一头奶山羊,挤羊奶给她喝。

  在靳家,靳淑萍并未意识到自己与哥哥、姐姐有何不同。直到散岔村因为孤儿寄养名气大了,政府部门与记者们纷至沓来,她才扯着靳和贵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爸爸,他们说我是孤儿。孤儿是什么?

  好在得知真相的小淑萍也并未难过。在靳家冬暖夏凉的砖窑房里,她察觉不到孤儿一词背后的伤痛,因为吃的、穿的,几个孩子都一样。

  几亩种着土豆、玉米等作物的田地,曾是靳家最主要的生活来源。这几年,靳和贵养了几头奶牛,生活宽裕不少。

  孤儿寄养在村民家中的开支,福利院会给予一些补助。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月十几斤小米。过了些年头,补助改成了几元钱、十几元钱……现在,村里每个孤儿每个月有1000元生活费,代养孤儿的家庭每月能领到200元服务费。

  但靳家人代养孤儿,并不是冲着补助去的。靳和贵的姐姐靳先梅,家也在散岔村,代养孤儿的年头比靳和贵更早。

  就是从姐姐家看到了那些没娘疼的孩子,靳和贵才心头一热,想给孩子一个有母爱的家。

  在把靳淑萍抱回家后,靳和贵又陆续从福利院领回了几个孤儿。虽然好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但靳和贵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和代养经过。

  一天深夜,靳家代养的孤儿党世严突然抽搐得厉害。靳和贵慌得跳下炕,抱着孩子就冲出家门。

  好不容易在村里找了辆车,靳和贵在去医院的路上不断催促司机:快点儿,再快点儿。低头试试孩子的鼻息,微弱得快没气了。

  孩子,你可不能有意外啊……靳和贵在心里默念着。医生的连夜抢救,总算把党世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看着病床上安静地呼吸着的孩子,靳和贵这才放了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宁波女法官的少年犯改造实验:有关部门质疑(组图)
下一篇:传湖北29岁市长将被提拔副厅级 一家两名清华生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