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悬念
2010―201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前100名上榜的中国大学共有5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位列第21和第41位;北大、中科大位列第37和第49位;清华大学则名列第58位。
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均排在第54位,也都排在香港大学和北大之后。
这样的排名,对于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清华来说,不算好消息。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最权威的大学排名,也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全部面貌,排名顺序也仅供参考,但是通过详细比较各项得分,我们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香港的大学排名比清华靠前?要知道与清华这样的大佬相比,他们简直只能算是小弟。再比如,为什么清华在产业收入一项得了高分,甚至远超过哈佛大学?在人们印象中,哈佛有著名的哈佛基金,是最有钱的大学之一。难道清华才是不露富的“财主”?还有,有“中国麻省理工” 之称的清华,在学术方面应该很强,但是我们看到,“论文引用率”等相关学术指标,清华大学得分很低。
在以学术表现为重点的上海交大的大学排名中,清华甚至排到了100名开外。在该排名的细分项“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国际数学家大会每四年颁给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的奖项)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两项,清华都只得到0分。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自今日始,也并不是通过大学排名才突然显现。
许多人也许还记得2006年那一场“北大清华是否二流”的争论。
当时,在香港高校扩大内地招生的背景下,旅美学者、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提出“香港的大学将把北大清华扫为二流”的言论,并进而表示北大清华应该“甘当二流”。这些言论引起激烈争论。有人开始高调赞誉香港高校,批评北大清华。他们认为,香港的一流大学拥有更自由的学术气氛、更优秀的教授阵容、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现代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更优厚的奖学金;而北大清华则被行政所主导,缺乏自由学术空间,教授水平良莠不齐,急功近利……
这样的观点尽管不一定正确,但的确代表了一部分观察者的看法。在西方调查者眼中,北大、清华与中国香港和日本等亚洲地区和国家一流高校的真正差距,表现在学术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上。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中,“国际融合”一项,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得了91.4和97.4的高分,而清华只得了43.0分。
西方调查者认为清华在国际化方面仍需努力。国际化并不是留学生数字就可以代表的。“在过去的20至30年间,中国大学更注重的是学生数量的扩张,现在则已经到了重视质量的时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去年在中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快则20年,慢则50年。
在“论文引用率”一项,清华的得分也远远低于香港的大学。相对于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为96.1和98.2的高分,清华只得了52.7分。
可想而知,被援引的论文,往往是那些高质量、原创性论文,清华在这项指标上的落后,部分反映了其在学术水平上的欠缺。
什么是真正的强项?
通过《QS世界大学排名》的排名,分项对比,我们会发现,清华得分高的,一是最能反映一所高校国际声誉的“同行评价”;二是毕业生雇主的评价。
“品牌,是清华的黄金资产。它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如此认为。
此外,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中,清华在“产业收入”一项得分颇高。
如果说哈佛有钱,这并不是什么新闻。著名的哈佛大学捐赠基金是美国顶级机构投资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但在“产业收入”一项,哈佛只得了34.5分,而清华得了97.8分。
“中国办学的宗旨和要求不断地改变。过去,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人才。这些年来,办学多了一个宗旨,也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直接为经济和社会服务。”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孙继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应当说,在“产业收入”一项得高分不仅是清华本身的表现,也体现了清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前行。
“作为无可争议的全国顶尖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通常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中国经济正在发生转型,清华必须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放到与中国相关的研究上。”
从清华大学近年来在科研方面的成果,我们也可以看出,诸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城市客车多能源一体化混合动力系统、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等,无一不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息息相关。
外媒评论认为,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特殊时期,评价清华,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不能不提清华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