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效应
大熊猫姬姬在伦敦动物园得到悉心的照料。
时至今日,英国著名的野生动植物节目主持人奈杰尔・马文(Nigel Marven)仍然记得七岁那年见到姬姬的情形:它住在有空调的屋子里,它只吃由童子军亲自收割的竹子,它的主食除了竹子之外,还有胡萝卜、米饭以及游客带给它的巧克力,它的专属饲养员戴着软呢帽、穿着黑色制服,看起来有些像马龙・白兰度。
人们成群结队地到动物园来看姬姬,姬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英国人的心。
为了给姬姬寻求一个伴侣,1966年3月,分属两个阵营的英国与苏联放下龃龉,达成协议,用专机运送姬姬前往莫斯科“相亲”。当飞机到达谢诺梅捷沃国际机场时,已经有二百多人在等待,其中包括英国驻苏大使、苏联文化部官员、动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大量新闻记者。记者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我曾经去过世界上的很多机场,但从没有任何一位元首或国王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WWF)也看上了姬姬,他们需要一种既有广泛认同感又要在黑白印刷品上具有辨识度的动物作为组织标志,在伦敦动物园红得发紫的大熊猫姬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唯一选择。
此时,在中国,大熊猫的形象得到了政府和全民公认。1961年的《人民日报》上一篇文章写道:“大熊猫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宝贵的动物。”许多以熊猫为名的工厂、产品和艺术品应运而生,最为著名的是南京国营电器厂更名为熊猫电器厂。
进入70年代后,随着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大熊猫成为礼物重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
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1974年9月14日,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1980年11月5日,西德总理施密特亲自来北京迎接大熊猫宝宝和天天,一起踏上了西柏林的红地毯……
当然,最轰动的是1972年尼克松夫妇访华后,中国政府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这对大熊猫抵美时,8000名美国民众冒雨前往迎接。当它们初次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与美国观众见面时,动物园前交通阻塞。开馆第一个月观众就达一百一十多万人。1992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玲玲、兴兴莅临美国20周年出版了专刊《熊猫热》。
随着熊猫生存环境的恶化,政府担心国内数量本已非常有限的大熊猫日渐减少,自1982年后,我国停止了向外纯政治性的赠送,大熊猫出国只能以“访问”方式进行。
对于西方人而言,值得欣喜的是,仍有14只大熊猫旅居住在他们的世界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