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中国大熊猫外交记录:美国曾拒绝接收“共产熊猫”

www.sinoca.com 2011-04-22  看历史



  ■ 政治礼物

  当大熊猫苏琳和明在西方世界里大出风头的岁月里,为了满足西方人对大熊猫的喜爱与占有欲,他们遥远的家乡成为了西方动物贩子们寻宝的天堂。

  从1936到1941的六年间,美国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4只在纽约动物园,3只在芝加哥动物园,2只在圣路易斯动物园。他们获得大熊猫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通过传教士,以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为据点,以收购、合作、交换、送礼等名目,组织探险家和猎户进入川藏地区搜捕。

  中国当局也开始认识到大熊猫在西方世界的价值。

  1941年,为了感谢美国人救济中国难民,宋美龄向美国赠送了一对大熊猫潘迪和潘达。宋美龄在致纽约动物协会会长约翰・狄梵的信中写道:“作为微不足道的感谢,我们通过您向贵国赠送一对可爱的毛茸茸的黑白大熊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向外国输出活体大熊猫。

  在伦敦动物园的唐、宋、明死去后,为了填补空缺,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赠予大熊猫的请求,作为交换,他们将给予中国生物学家全额奖学金到英国研究院进修的机会。在更多政治压力下,四川省省主席张群同意在1945年12月协助英国人组织了一个二百多人的庞大队伍,分十人一组,深入汶川大熊猫产区捕猎大熊猫。

  1946年,大熊猫和中国生物学家一起到达伦敦――这是中国第一次从输出大熊猫上获得实质利益。

  从此之后,进入西方世界的大熊猫更多是以政治礼物的方式出现。

  ■ “共产主义熊猫”

  因为“冷战”对垒,具有“共产主义背景”的大熊猫最初只是赠予社会主义盟国的礼物,英美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从中国获得大熊猫。

  实际上,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的一对大熊猫”。

  迈阿密鸟类饲养场主席安东・福礼门在信中写道:“我最感兴趣的是大熊猫……但是我很抱歉我们的国务院拒绝批准我直接和你的国家交换动物。我不知道你们和日本、菲律宾的关系,通过这些国家或地区与你们交换动物或许是可能的。”  

  为此,北京动物园于1957年5月17日给对外文化联络局写了一封信:“我们应争取和美国大城市的动物园及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贸易机构建立交换动物关系。通过动物交换可使广大的美国人民知道由中国来的动物,借以达到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好。我们可考虑主动提出交换动物的建议。如果能作好适当的安排,我们也可送出一些比较珍贵的动物,如大熊猫、东北虎、雪豹等。毫无疑问这些动物园是极愿意获得中国特产动物的。如果能够实现,则会为进一步扩大我方影响创造条件。”

  对外文化联络局回函表示:“在目前中美关系情况下,按照北京动物园所提出的办法,以一二只珍奇的动物与美国动物园交换动物并不适宜。因自解放后,我以熊猫与别国交换动物的,仅有苏联。但考虑到我们一再主张开展各国人民间文化交流,所以也不必正面拒绝对方的要求。”

  最终,在各方极力游说下,对外联络局通过北京动物园向美方表示希望双方互相派员到对方动物园直接交换和领取动物,但这一提议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

  1958年,奥地利动物商人海尼・德默(Heini Demmer)以特有的商业眼光抓住了这次机会。芝加哥动物协会告诉海尼・德默,如果他能从中国得到一只大熊猫,他们愿意以25000美元的价格购买。

  据亨利・尼古拉斯在《熊猫之路》(The Way of the Panda: The Curious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Animal)一书中所写,海尼・德默是将他和妻子从肯尼亚带来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两只河马、两只斑马送给北京动物园,于是北京动物园慷慨地让他从三只大熊猫里选择一只作为回赠,最后他选中了从苏联返还的大熊猫碛碛(回国后改名为姬姬)。

  麻烦随之而来。尽管芝加哥动物协会已经与海尼・德默谈好了价钱,但因为姬姬的“共产主义背景”,华盛顿政府禁止姬姬入境。

  于是海尼・德默只能带着姬姬一路向北,先后在莫斯科动物园、柏林动物园、法兰克福动物园、哥本哈根动物园短暂停留。作为战后第一只到达欧洲大陆的大熊猫,姬姬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在法兰克福动物园,姬姬的到来甚至吸引了意大利著名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前来拜访。

  1958年9月26日,海尼・德默带着姬姬来到了伦敦。因为财政危机,最初,伦敦动物园只打算让姬姬停留三个星期,但后来,在私营企业的协助下,伦敦动物园以1.2万英镑的价格买下姬姬,最终她成为该动物园的大明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贫困县回应千万建观光铁路:为满足群众怀旧(高清)
下一篇:外媒:调查显示7成中国人感觉生活艰难 仅1成美满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