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大多数在建的核电站都布局在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偏僻”区域。为什么核电站不建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周围呢?说到底,还是存在一个以防“万一”的问题。既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万一”的问题,则在日本发生严重的核事故以后,显然应该对核安全的问题给予更周详的考量了。
迹象显示,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的死亡可能数以万计。当前人们更关切的是福岛核电站是否会发生核辐射材料严重泄露的事件,尤其关注核电站几座反应堆的堆芯是否会融化。
据最新消息,2号核反应堆灌注海水并不成功,核燃料棒完全暴露在冷却水之外。东京电力公司承认,这种情况说明不能排除堆芯随后熔化的可能性。一旦堆芯熔化,造成的核污染就是全球性的了,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包括朝鲜半岛和中国在内的日本的邻国。
这种担忧是不言而喻的。地震引起的滔天海啸可能造成大量民众的丧生以及数以亿万计的物质财富的损失,后果却是局部、暂时和有形的,实际上却无须过分担心,而核辐射材料严重泄露就不能等量齐观了,核辐射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造成人类不可接触的“黑洞”,波及大面积的土地,“黑洞”的存在几乎是永久性的。因此,国际上把强辐射材料严重泄露比喻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又处处存在的魔鬼”,简直防不胜防。
国际核事故分为1至7级。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导致近10万人丧生,另有近500万人受到辐射,被污染的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要在800年以后才能恢复生机。迄今切尔诺贝利及其周围地区仍被列为禁区,人迹罕至,俨然成为一片“鬼域”。据统计,仅包括善后事务在内的有形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2,350亿美元。这次核事故被定为7级。
读者诸君往深处思考一下,中国作为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对于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日本方面采取的救灾措施,究竟能够从中汲取何等教训呢?笔者仅就荦荦大端,胪陈管见如下:
其一,日本经济疲软不振,已有20年之久。如今地震大灾难发生,到了国本动摇的地步。首相菅直人把这次地震称为日本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恰如雪上加霜,可能会直接影响日本在东北亚大国关系互动中的地位。
其二,按照设计规定,在核电站丧失了外电网的情况下,应急电源应该会自动启动冷却和关闭核反应堆。这次福岛大地震中,核电站的一个应急电源却无法启动,因此无法及时冷却反应堆。反应堆内热量集聚,导致辐射材料外溢泄漏,终于酿成惨剧。
墨菲定律指出,假如事情有可能出错,则在一定情况下,一定会出错。由此可见,中国官员不妨重温一下这条定律在规划核电站中的启示作用,今后对于预防、预测核事故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在核电站投入运转以后,有关方面必须加大后续投入,完全按照设计要求,锲而不舍地进行检测和维修。这方面遵循“万无一失”的准则,还是必需的。倘若在事故发生以后,再由官员出面说,事故是由设备老化、使用超期等原因所致,不啻对本民族犯下罪过矣。
其三,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日前表示,中国现有13座核电装置在正常、安全地运行。他指出,中国会吸取日方的一些教训,在核电的发展战略、规划时,适当地予以吸收,可是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
他的话似乎言之成理。然则,假若万一果如若干专家所料,由于福岛核电站堆芯熔化造成了核灾难,则对北京既定的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是否应该作出调整呢?从本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仅“中智”而已;“上智”乃善于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人们广泛地阅读书籍及时事分析,就是为了从他人的解读和判断中汲取养分。如果日本核灾难爆发,从中吸取教训,则时犹未晚。
况且,中国大多数在建的核电站都布局在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偏僻”区域。为发达地区提供能源保障,这个布局本来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核电站不建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周围呢?说到底,还是存在一个以防“万一”的问题。既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万一”的问题,则在日本发生严重的核事故以后,显然应该对核安全的问题给予更周详的考量了。(作者:薛理泰,为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